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题库

英美两国是盟友,有着特殊关系:共享基本价值观,几乎同文同宗。但在下列国际事务中,英美态度不一致的地方是(    )
A . 国际联盟领导权问题 B . 日本归还中国山东问题 C . 限制德国海军军备问题 D . 德国赔款问题
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战前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B . 战后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国家 C . 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D . 战争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1929年英、法、德工业生产状况

国别

工业平均增长速度

3.2%

7.1%

9.4%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劳合·乔治

材料三:《凡尔赛和约》刚刚签订,德国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

——《历史学习精要》

  1. (1)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这与凡尔赛体系的关系。
  2. (2) 结合材料二、三,你如何评价《凡尔赛和约》?
  3. (3) 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
一战前夕,德国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财富就是整个民族的财富,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表明,此时的德国极力(    )
A . 煽动极端民主主义情绪 B . 维护下层民众利益 C . 保证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D . 宣传和平主义思想
如图漫画的主要观点是(  )

A . 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成效不大 B . 美国倡议成立国联,但国联由英法操控 C . 没美国参与国联维护世界和平很难实现 D . 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势力不足以称霸世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因此,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完全改变。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举行了示威游行。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刚刚屈服。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 W.E.B.杜波伊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二中“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这两位非欧洲人是指哪两个人?
  2. (2) 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

A . 英、法、俄和德、奥、意的利益不同 B . 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 .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 . 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思斯在评价“几尔春。华圆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必具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 . 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 . 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 . 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自1922年起,英国和法国便处于“有礼貌的破裂”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 . 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B . 法国与美国结盟 C . 法国单独占领德国的鲁尔地区 D . 英国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威尔逊任期内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的发生,以维也纳体系为标志的欧洲中心时代走向终结。这为威尔逊按着他的世界主义的理想来设计世界新秩序提供了良机。威尔逊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类利益的更完善的国际体系”,如果真的按我们理解的字面含义来实施,威尔逊的“新世界”真够得上理想的了。但是,从颠覆墨西哥韦尔塔政权到出兵海地、多米尼加和古巴,威尔逊并无迟疑地再次扮演了“大棒总统”的角色。而他宣称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是“要为世界的其余地区做门罗主义为西半球世界所做的事情”,则明白无误地表明了“新世界”的篮子里到底装的什么货色。所以威尔逊是理想主义地提出目标一承认时代的进步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现实主义地实现目标一以美国的利益为出.发点。

——据纪胜利《威尔逊、罗斯福和布什的“世界新秩序”之比较》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新世界”构想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新世界”构想不能实现的必然性。
1918年,蔡元培在庆祝一战结束的集会上发表演讲:距今一百三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把国内政治上一切不平等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他。这表明蔡元培(    )
A .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方向 B . 意在为国民革命进行舆论宣传 C . 注重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D . 未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
下面是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它反映了(   )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某日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19

21

16

25

58

16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A . 帝国主义大战日益白热化 B . 协约国经济在所有领域全面超越了同盟国 C . 协约国生铁、媒、钢产量稳步上升 D . 军需品产量变化和协约国阵营的变化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与近代欧洲的历次战争不同,一战的规模、血腥程度及影响,都远远超乎当时人们的想象。开战之初,大家普遍认为,这次战争就像19世纪的普法战争一样,经过一两个大的战役,最多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见分晓。但谁也没有料到,战争一打就是四年多。战争中,大工业催生出的新发明、新武器得以广泛地试验和应用。飞机、坦克相继亮相,毒气、潜艇轮番登场。在壕沟、铁丝网、机枪、巨炮构筑的现代化阵地面前,成千上万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灰飞烟灭。一战的战场不仅限于欧洲,在非洲、亚洲都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战斗。这是一场翻腾四海、震荡五洲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摘编自李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欧洲联合历史进程》

  1. (1) 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特点形成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文明的基础,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现在这个世界。……既然许多欧洲国家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站到了走向现代的起跑线上,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897年,德国以曹州教案中两名德国罗马天主教传教士的死为借口,趁机发兵,侵占了胶州湾(山东省内),并“租借”了胶州湾周边5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德国远东海军中队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天然港湾。1914年夏天,日本看到了一个机会。8月15日,日本正式对德国宣战的一周前,向德国驻东京大使阿瑟·格拉夫·冯·雷克斯(曾试图说服日本与德国统一战线,共同迎接胜利)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将在东亚水域的军舰全面撤出,并将胶州湾的德租界移交给日本,以便“最终”交还中国。由于没有接到德方回应,日本于8月23日对德宣战。同年9月2日,23000名日本军士在中国(其时为中立国)青岛以北约100英里处正式登陆,长驱直入,进军中国内陆。

——摘编自[英]吴芳思等《盟友背信:一战中的中国》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所谓“日本看到了一个机会”所指的含义。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军侵占山东对中国及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能够协调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    )
A . 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B . 两次会议签订的和平条约公正合理 C . 各国都需要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D . 都属于协约国集团并具有合作基础
下图是一战欧洲战场的西线,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处爆发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B . ②处爆发索姆河战役,双方均伤亡惨重 C . ③处爆发马恩河战役,标志德军“速决战”破产 D . ④处爆发凡尔登战役,同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英国作战目的之一就是“我们必须通过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则在3天后阐明的美国作战目的“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最后一点——“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到战争结束时,不仅所有交战国都把“十四点”作为媾和的基础,而且英、法、美等国都已研究并制定了组织国际联盟的方案,并由英美代表组成起草盟约委员会。1919年1月25日,巴黎和会全体会议通过了最高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法国要求在国联建立一支国际部队,设立国际总参谋部指挥这支部队,监督各国兵力并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日本要求把种族平等列入盟约。但法、日等国的要求并未全部得到满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通过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日等国的要求在国联盟约中并未全部得到满足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将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国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这说明第--次世界大战(   )
A . 推动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B . 改变了世界各国力量的对比 C . 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 D . 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