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知识点题库

20世纪的两次大的灾难——世界战争都是从欧洲爆发,下列关于这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共同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战后都形成了新的欧洲格局              ②社会主义运动都得到了发展

③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战后都得到了恢复    ④都引起了欧洲版图的变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世纪末期以来,美国人在界定自身文化身份时将欧洲视为美国的对立面和文化"他者",信奉的是"美国例外"论;在思考美国的地缘政治特性时,把欧洲视为成胁,奉行的是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策略。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用突出美欧文化同源性和一致性的"西方文明"叙事取代"美国例外"论,强调构建"大西洋共同体"。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提出要保卫"西方文明"和"大西洋共同体",并以此作为维护美国自身文化存续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步骤。美国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保卫西方文明的视角来看待与苏联的斗争,并声称如果美国对欧洲的形势袖手旁观,"欧洲将出现混乱,从混乱中产生暴政,也许是共产主义,也许是复活的法西斯主义。"美国注重强化西欧化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力图打造一个新的"西方"。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立新《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美国对欧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在二战后打造新"西方"的做法。
一战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这样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

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美国总统。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

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 改编自(美)R.R.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下,1870年起)

材料二: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修正了人们对殖民世界和新殖民世界里政治认同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 据(美)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等改编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民主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结果)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

——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整理

  1. (1) 阅读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结束后“亚洲领导者”所利用的“欧洲思想体系”。结合所学,列举“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的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下表为20世纪二十年代欧洲大事记(节选)。这集中体现了当时(   )

时间

事件

1922年

苏德签订条约,同意外交正常化

1925年

国际联盟对保加利亚和希腊之间的纠纷作出裁决

1925年

德、比、法、意、英签订条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

1928年

英法等15国签订《非战公约》,规定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A . 地区冲突的加剧 B . 德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C . 维护和平的尝试 D . 国际组织作用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似之处是(   )
A . 战前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B . 欧洲的西线始终都是主要战场 C . 战后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国家 D . 英法两国都在战争中遭到削弱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威尔逊任期内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的发生,以维也纳体系为标志的欧洲中心时代走向终结。这为威尔逊按着他的世界主义的理想来设计世界新秩序提供了良机。威尔逊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类利益的更完善的国际体系”,如果真的按我们理解的字面含义来实施,威尔逊的“新世界”真够得上理想的了。但是,从颠覆墨西哥韦尔塔政权到出兵海地、多米尼加和古巴,威尔逊并无迟疑地再次扮演了“大棒总统”的角色。而他宣称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是“要为世界的其余地区做门罗主义为西半球世界所做的事情”,则明白无误地表明了“新世界”的篮子里到底装的什么货色。所以威尔逊是理想主义地提出目标一承认时代的进步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现实主义地实现目标一以美国的利益为出.发点。

——据纪胜利《威尔逊、罗斯福和布什的“世界新秩序”之比较》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新世界”构想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新世界”构想不能实现的必然性。
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
A . 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 B . 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 . 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 D . 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
[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7 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发表对美国的特别声明,提议同美国缔结“废除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永恒友好”条约。美国则提出,必须“使主要大国都加入这项公约,这些国家将通过公约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1928年4月,美国单方西就此事征求英、德、日各国政府的意见。

经过各国之间的谈判,1928年8月,美、法、英、德、日、意等15国在巴黎签署了条约,即《非战公约》。公约声明,各缔约国要废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处理或解决彼此问题的争端或冲突。同时,各大国在签署条约时都提出了保留条件,法国提出每个国家应保留合法的防御权,英国和美国都提出保留“自卫权”,而日本提出在“满洲”可以进行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根据该公约的相关条款进行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篇》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与美国的分歧,并分析各自的意图。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予以简要评价。
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起着不同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民族主义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利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并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19年6月28日和约签订当天,德国各右翼报纸普遍在头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德意志报》更是在头版鼓吹:“复仇!德意志民族!”没有一个德国人将条约视为一项“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的公平的解决方案来接受它,所有德国人都打算一有机会就立即摆脱至少是和约的某些部分。法西斯纳粹的“族民共同体”不过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极端独裁专制的、极端反动的法西斯国家,可是它居然迷惑和吸引了德意志民族大部分芸芸众生。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不是德国“历史的中断”,纳粹的思想意识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0多年统治德国的政治思潮基本一致。

--据刘自强《<凡尔赛和约>与战后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勃兴》等整理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希特勒拖到反人类战争中去的德意志民族遭到了正义的报复,国家被摧毁,民族被分裂。但是接受了历史教训的德意志民族在争取民族统一的精神鼓舞下,在短短的十几年重又东山再起,进入世界先进工业国行列,而强大的民族亲和力最终冲决外力人为的藩篱,使分裂达整四十年的德意志民族再度统一起来。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俾斯麦用“铁血”战争击败的三个对象,并阐述民族主义与德国统一的关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凡尔赛和约》与纳粹党上台之间的关联,概括“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产生的严重后果。
  3. (3) 简述二战后德意志“民族被分裂”的表现。根据材料三,概括促成“德意志民族再度统一起来”的因素。
下表是列强在一战期间签订的部分和约

时间

条约

主要内容

1915年3月

英法俄秘密协定

英法俄签订瓜分土耳其领土的第一个秘密协定。

1915年4月

伦敦密约

协约国以牺牲奥地利和土年其的领土,换取了意大利的參战。

1917年2月

英日密约

赤道以南的德属太平洋岛屿战后归属英国,以北归属日本,并承认日本有权继承德国战前在山东享有的特权。

以上和约反映了一战(    )

A . 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B . 具有侵略性和掠夺性 C . 所有参战国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 D . 以欧洲战场为主战场
在英国和德国开战的那天晚上,英国外交大臣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见到它们重新点亮。”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开始于(   )
A . 19世纪初 B . 19世纪末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后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有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世界组织走向世界历史潮流注入了巨大的动力。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国际联盟的建立 B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 联合国的成立 D . 世界银行的建立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一战结束后,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1920年,在其所著《欧游心影录》中提到:“大凡一个人,若使有个安心立命的所在。虽然外界种种困苦,也容易抵抗过去。近来欧洲人,却把这件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呢?最大的原因就是过信‘科学万能’。”梁启超作此分析,是他认为(  )
A . 科学技术在一战中沦为战争工具 B . 科学被当做“赛先生”引入中国 C . 一战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D . 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速度减慢
“这场战争(一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文中的“开端”是指(   )
A . 社会主义运动 B . 和平主义思潮 C . 殖民主义扩张 D . 民族解放运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897年,德国以曹州教案中两名德国罗马天主教传教士的死为借口,趁机发兵,侵占了胶州湾(山东省内),并“租借”了胶州湾周边5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德国远东海军中队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天然港湾。1914年夏天,日本看到了一个机会。8月15日,日本正式对德国宣战的一周前,向德国驻东京大使阿瑟·格拉夫·冯·雷克斯(曾试图说服日本与德国统一战线,共同迎接胜利)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将在东亚水域的军舰全面撤出,并将胶州湾的德租界移交给日本,以便“最终”交还中国。由于没有接到德方回应,日本于8月23日对德宣战。同年9月2日,23000名日本军士在中国(其时为中立国)青岛以北约100英里处正式登陆,长驱直入,进军中国内陆。

——摘编自[英]吴芳思等《盟友背信:一战中的中国》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所谓“日本看到了一个机会”所指的含义。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军侵占山东对中国及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70年

格拉姆制成第一台商用直流电动机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82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85年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汽车

1893年

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895年

俄、德、法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1905年

日俄战争: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学说

1907年

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据高中历史教科书整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前看上去坚实不变的东西现在都成了问题,甚至化为乌有。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        ——加亚尔等《欧洲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1870—1914年)欧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洲“从前看上去坚实不变的东西”“化为乌有”的主要表现。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史实,从美国和苏联的角度,分析“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原因。
下图为1919年的一幅漫画《超重》,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的橄榄枝交给一只和平鸽。作者意在(    )

A . 彰显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B . 质疑国联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 C . 颂扬一战后兴起的全球反战与和平思潮 D . 揭露美国试图通过国联称霸世界的野心
下面是一战前后的欧洲地图,从欧洲版图的变化可以推知(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A .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B . 对战败国严惩为国际冲突埋留祸根 C . 老牌帝国依旧对欧洲秩序影响至深 D . 东欧国家的形成违背民族自决原则
[选修3: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战争发生后,埃塞俄比亚一再诉诸国联,期望国联主持公道。在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仅仅4天之后,国联就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决议对意大利实行制裁。这是国联在其全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宣布一个国家为侵略国家,并通过制裁决议,心是国联第一次援引《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做出的集体安全的决议。这一行动本身以及它在舆论上的效用和影响应该得到充分肯定,这是一种进步,也算得上是国联的实绩之一,在国际法上开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先例。如果这一决议能够在关键点上落到实处,不仅将直接对意大利的侵埃战争起到制约作用,也将对当时正在世界上蔓延开来的法西斯侵略祸水是个严厉的警告。然而,国联虽然禁止其成员国向意大利输出武器装备、提供贷款以及输入货物,但却未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清单。同时,国联主要成员国英国亦未对意大利关闭苏伊士运河。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制裁意大利法西斯存在的问题。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联盟制裁意大利法西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