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形成 知识点题库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科索沃是南联盟所辖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由于历史原因,科索沃的塞族、阿族长期不和。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利用,阿族在西方国家策动下进行非法全民公决,宣布独立。科索沃塞族与阿族的军事冲突加剧,美国等西方媒体炮制“科索沃有10万多人下落不明”等假新闻,大肆报道科索沃难民。美国的立场是,“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危机”。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空袭行动,即科索沃战争。战争不仅给南联盟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学者指出,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来是北约东扩遇到了南联盟挡路,实际上更是美国轰炸欧元的一场金融战争,即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阻止欧洲金融资本的回流,使欧元贬值。

——摘编自芮立平《科索沃战争影响初析》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制造科索沃危机的步骤。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目的。
“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上述评论针对的是(   )
A .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955年,苏联与东欧七国缔结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它的成立标志(  )
A . 冷战正式开始 B .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 . 两极格局瓦解
“1945年春,美国和苏联军队在欧洲大陆遭到战争摧残最严重的地区汇合。比德国战败这个马上就要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而言,这具有某种程度上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指(   )
A . 欧洲即将结束纷争实现合作走向统一 B . 欧洲被非正式划分成西方和苏联的范围 C . 正式将德国分割成两个单独的政治实体 D . 世界将在美苏主宰下重建和平安全体系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
A . 美苏关系破裂 B . 美国主导普世价值 C . 美国预谋霸权 D . 自由和民主是美国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卡锡主义是指1950年至1954年间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国内反共、排外、极右的典型代表,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乃至一切有不同政见的人。麦卡锡主义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也成为政治迫害的同义词。

“麦卡锡主义”代表了一种政治妄想症,在美国社会造成的最大影响应该是在思想领域,它借反共的名义,扼杀了美国思想界的自由讨论,制造了一场现代恐怖政治。也让美国的对外政策受到破坏性影响,严重影响和扭曲了当时美国的对外政策,许多外交官遭到清洗,让美国做出严重的误判,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事后追溯中才发现,这种无中生有纯属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紧张,其实根本毫无必要。从1950年初麦卡锡主义开始泛滥,到1954年底彻底破产的前后五年里,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美国右翼团体对麦卡锡的盖棺语是:”了不起的勇敢的灵魂,伟大的爱国者(A great courageous sou1,a great American patriot)。”

                                            ——摘编自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如表是不同文献中关于冷战的解释。这可以说明冷战(   )

文献

解释

苏联《外交词典》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断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剥夺苏联人民和世界和平与民主力量的胜利果实

《辞海》(1999年版)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的总称

《不列颠百科全书》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及各自的盟国之间所显示的公开却有限制的对立状态

A . 源于美苏的对抗 B . 并不排斥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 C . 冲击了两极格局 D . 直接威胁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
美国学者托德·吉特林认为: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社会是“一支拔河队伍,很大程度上依靠对手的反向力而团结在一起”。 该观点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   )
A . 深受冷战局势影响 B . 意识形态对立严重 C . 多元文化融合为一 D . 信仰危机日益显现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中苏结成同盟的动机,除了意识形态的因素外,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然而,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以苏联盟国的角色加入冷战,其结果无疑是把美苏对抗的前沿阵地推到了太平洋的西海岸,于是台湾地区和日本的战略地位便凸显出来,由此导致了美国对远东乃至整个亚洲政策的定向。朝鲜战争进一步使美国明确了在东亚的集体安全政策,并把两大阵营在亚洲的对抗推向了高潮。美国在决定介入朝鲜战争、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同时,迅速确定了对日和约的新方针把日本作为反共同盟国及早实现单独媾和。1951年,美国抛开苏、中单独与日媾和,签订《旧金山和约》。面对远东地区的被动局面,斯大林和毛.泽东决心在朝鲜停战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通过拖延战争的策略,把美国的力量吸引和消耗在远东。这样,苏联拉住中国和朝鲜,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方战线,而美国则把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纠集在一起,构筑了东亚的共同防御体系,远东冷战的格局从此定型。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远东冷战格局形成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远东冷战格局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下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

内容

时间

文件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

北约的主要任务是捍卫共同的价值观,不仅运用军事手段,还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方法来构筑欧洲安全大厦。北约继续东扩,北约将有权对防区外的危机和冲突采取干涉行动

1999年

《联盟战略概念》

A . 区域性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B . 北约由防御性组织变成进攻性组织 C . 美欧间形成相互借重和制约关系 D . 美国主导了冷战之后的世界断秩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阵营和西方阵营在冷战中相互对峙,但是从没有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在意识形态上,冷战的历史是自由派和民主政体抵制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或者说是自封为“必然进步”的代表抵制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在国际上,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或者说,至少是为了争夺全球影响力。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1961年9月1日至6日,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25个国家,通过了《会议宣言》和《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等文件。《宣言》宣布:不结盟国家鼓励和支持为自己的独立和平等而进行斗争的各国人民;主张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并共同努力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强调“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宣言》提出非集团的原则,表示“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冷战期间在意识形态领域“自由派和民主政体抵制国际共产主义”的标志性事件,并简述苏联阵营和西方阵营相互对峙的国际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的外交政策及其兴起原因。
表1  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年

397

582

1949年

145

765

1950年1-6月

41

268

表1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A .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 . 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 . 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 . 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谈论“大规模报复”已经失去意义,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没有成功。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

  1. (1) 概括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并分析其原因。
  2. (2) 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
下图为时事漫画《来自西边的风》,发表于1948年。画中西风神鼓起双腮,吹动了象征欧洲的大风车,吹走了严寒,大风车周围呈现一派忙碌景象。漫画的寓意是(   )

A . 抨击美国“杜鲁门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 . 期望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经济复苏 C . 肯定欧洲煤钢联营推动成员国经济发展 D . 批判美国企图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7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对随行的记者发表非正式谈话,透漏他正在“拟订一项使美国能在太平洋地区继续成为一个强国而又不搞家长作风的政策”,声称美国在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要强调两点:第一,美国将恪守跳跃义务;第二,在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和负责。尼克松的关岛谈话立即引起各方不同的反响。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曼斯菲尔德遂称这次谈话为“尼克松主义”。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十卷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的影响。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苏联与美国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这种形势与人们所熟悉的19 世纪和20 世纪初欧洲全球霸权的格局实在是惊人的相反。当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已习惯于欧洲列强对整块整块的大陆进行瓜分,甚至认为这就是国际事务正常秩序的一部分。

二战后,无论欧洲的大国还是小国愿意与否,在决定其外交政策的时候,都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历史传统,也必须考虑东西方对峙这一重要因素,而且其经济恢复和国家安全都要分别依靠与苏联和美国的结盟才能办到。与此同时,伴随着欧洲世界霸权的消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从而使争取主权平等,政治独立,种族平等,经济公正和文化解放这五大主题为基本内容的非殖民化进程,终于以始料不及且无法控制的速度席卷了所有殖民帝国,并进而引发了“全球大分裂”。

  1. (1) 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生的主要变化。
  2. (2) 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 .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星球大战”计划,是研制与部署以定向能、动能等新型武器为主体的反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美国国家计划。通过这一计划,美国企图在宇宙空间建立多层防御体系,把太空辟为海陆空外的第四个战略领域,夺取所谓“高边疆”的控制权。

“星球大战”计划酝酿于里根上台伊始,经过两年左右的勾画,里根于1983年3月23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已“下令制定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计划——‘战略防御’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最终消除由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所造成的威胁”。随后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与“星球大战”计划相配套,美国当局还提出了“太空工业化构想”,试图以军事技术带动太空经济开发,为率先确立太空霸权奠定基础,同时亦试图通过这一途径使美国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独占鳌头,从而为21世纪继续领先于世界创造条件。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星球大战”计划。
整个冷战期间,美国从未停止过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战(或者经济战)。美苏冷战尽管表面上看是军事竞赛,但背后其实是经济竞争。这表明,冷战对苏联产生的重要后果是(    )
A . 农轻重比例出现失调 B . 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C . 民众物质生活水平低 D . 未能利用好全球化机遇
1982年,美苏开始进行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而中止;1985年,双方重开谈判,并于1991年7月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表明(   )
A . 美苏基本达成其战略目的 B . 苏联经济压力得以消除 C . 美国蓄意破坏谈判的进程 D . 战后紧张局势得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