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形成 知识点题库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中占有可能影响世界局势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种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四: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订购了不少于36亿美元的军事及后勤物资。此外,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大力扶持日本经济。据统计,仅1954~1958年年间,美国政府对日本的援助就达4.66亿美元。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下册)

材料五:

注:此题为多选题,各选项之和比例大于100%

——引自《2011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研究报告》

  1. (1) 材料一中所涉及的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哪部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材料四和材料三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 (4)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多少年?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民众对日本印象不好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届世博会的主题既是时代特征的生动写照,也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关切。下表是20世纪以来历届世博会(部分)的主题。

时间

举办地

主题

1900年

法国巴黎

回归19世纪,展望新世纪

1933年

美国芝加哥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5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

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37年

法国巴黎

现代世界的艺术与技术

1958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年

美国西雅图

太空时代的人类

1964年

美国纽约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1967年

加拿大蒙特利尔

人类与世界

1970年

日本大阪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4年

美国斯波坎

无污染的进步

1992年

西班牙塞维利亚

发现的时代(注: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

2010年

中国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届世博会主题,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对主题进行阐述。(要求:多角度阐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 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B . 国际恐怖主义的肆虐 C . 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 D .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美国一位总统曾发表电视讲话说:“40年来,美国领导西方同共产主义及其对我们最珍视的价值观的威胁进行了斗争。这种对抗现在已经结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对抗”主要根源于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 B . “对抗”结束的主要背景是苏联的解体 C . “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军事威胁与冲突 D . “对抗”的结束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情况主要反映了(    )

时间

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

1949年

12个国家

……

……

1999年

波兰、匈牙利、捷克正式加入

2004年

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A . 美国加强欧洲的军事渗透 B . 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C . 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D . 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实施“特洛伊计划”,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把‘真理’传到‘铁幕’后面的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  )
A .   促进与社会主义国家科技交流 B . 加强对西欧盟友的支持 C . 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 D . 及时从朝鲜战场中抽身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   )
A . 冷战局面已经形成 B .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 C . 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D .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
苏联解体后,东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武装冲突迭起,难民潮涌现。这些状况(   )
A . 源于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B . 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C . 反映出冷战后国际力量的失衡 D . 有利于西欧各国的繁荣稳定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对于柏林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柏林墙的修建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柏林人民的安全 B . 柏林墙出现反映了世界的两极格局    C . 柏林墙的修建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 D . 柏林墙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防止外国间谍人员潜入
美欧关系错综复杂,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次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虛弱不堪的西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

——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95年12月签署的《跨大西洋关系新钢要》写道:“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和欧洲联盟…在一起,我们架构起保障我们安全和经济强盛的合作机构和模式,这些都是史诗般的成就今天我们面临国内外新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我们服务得如此之好的伙伴美系

——叶江《解读美欧: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欧关系》

请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的美欧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拯救”西欧的方式。
  2. (2) 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与西欧关系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欧关系的特征并指出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美国《1952年移民法》在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还规定: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需声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这(   )
A . 扩大了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 B . 有利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C . 是美国建设福利国家的一种努力 D . 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他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并不能自动消除经济危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其代表作是(   )
A . 《国富论》 B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 . 《政府论》 D . 《英国产业革命史论》
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则海报——《两个世界 ,两个家伙——我们传播 生命,他们播撒死亡》下两部内容:上半部分是苏联实行“长期援助”计划;下半部分是美国向世界输出军火。这表明( )
A . 冷战期间海报的功用发生质变 B . 美苏争霸助推两极格局的形成 C . 苏联加快经济建设以遏制冷战 D . 传媒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平台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 . 强力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 . 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C . 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D . 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需要
1947到1954年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 B . 美国的核垄断被苏联打破 C . 美苏冷战兴起与发展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材料三: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四: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五: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2. (2) 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实施了哪些“冷战”措施?
  3. (3) 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材料五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5年5月14日,苏联、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八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是为对抗北约而成立的军事政治同盟,下设的组织机构主要有: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协商委员会,最高军事机构国防部长委员会,外交部长委员会,军事指挥机构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华沙条约》规定华约的宗旨为:“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阿尔巴尼亚于1968年,民主德国于1990 年相继退出华约。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约组织成立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华约组织。
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
A .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B . 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 . 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 D .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多次否决修葺长城的奏议,他曾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越'者是也。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据《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的极权政制,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这是显而易见的。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摘自杜鲁门总统致国会咨文(1947年3月12日)

材料三:习.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璋,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16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多次否决修葺长城奏议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维护“美国的安全”,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它们的实质。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安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