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题库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丞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是

A . “相地而衰征” B . “履亩而税” C . “尽地力之教” D . “平籴法”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 . 郡国并行制度 B . 郡县制 C . 分封制 D . 察举制度
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

A . 州刺史的设立 B .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C . 行省制度的创立 D . 军机处的设置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 . 宗法制的终结 B . 察举制的完善 C .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 科举制的推行
有关遣唐使对日本的作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传播了唐朝的先进科技 B . 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C . 加强了中日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流 D . 归国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商朝人崇信多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使商朝王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②商王借此强化了王权

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④使商王决策失误,导致亡国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

A . 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 . 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 C . 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 . 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 . 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 . 郡县制的逐渐推行 C . 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 . 科技发展武器改进
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唐朝政府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_x0000_i1028

材料二: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因为愈是远离被统治者的政府愈有可能滥用职权,耍阴谋诡计,陷入腐化堕落的地步。——(美)詹姆斯·罗伯特

  1. (1) 根据材料一,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2. (2) 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图2说明新生的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 (3) 中国唐朝和美国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据传尧去世后,舜为了让尧的儿子丹朱继承天下而主动避居,可诸侯不朝见丹朱却去朝见舜,民众也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于是舜即位天子。对此,孟子认为这是天意。这说明(    )

A . 孟子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相通 B . 孟子倾向于恢复王位禅让制 C . 中国自古就有选贤举能的传统 D . 周天子已失去统治的合法性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御史大夫 D . 郡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扩大制举。缩短制举间隔,使“常举”制度化,变数年一次开科取士为每年一次。并扩大录取人数,增加制举科目,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其次,创立殿试。据史书记载,殿试是于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十四日,武则天亲自于洛城殿对贡士进行面试开始的。这次考试进行了数日,仕子云集,达上万人。第三,设武举科。女皇晚年,于文科殿试之外,又创办了武举,以选拔武艺精通、具有将帅才能的人。从此以后,宋、元、明、清四朝都开武科。第四,开创“南选”。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落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对这些地区在人才的选拔上特别给予照顾。第五,创“密封卷”。即此后开科,必须糊上考生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优劣定格录取,这就是最早的密封卷。

——《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上有哪些改革》

  1. (1) 根据材料,概述武则天科举改革各项措施的积极作用。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试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
《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
A . 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B . 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 .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D . 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知西周时期(    )
A . 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B . 实行森严的等级制 C . 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D . 形成皇权专制制度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士。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因,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 . 焚书坑儒 B . 推行郡县制 C . 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D . 修筑长城
由下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

官僚子弟

富豪

平民

贫民

69.6%

6%

15.7%

8.7%






A . 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 . 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 . 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 . 沿袭了皇位世袭制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

A . ①② B . C . D .
春秋以前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但自秦以来,族群社会被官僚制帝国的编户齐民或曰‘吏民社会’所取代,乡村聚落的全名也是十分彻底的被非族姓化了。这一现象(    )
A . 导致了宗法制的崩溃 B . 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C . 是郡县制推行的结果 D . 是中央集权制强化的结果
东周时期,各国相继扩大征兵范围,执行作战任务的军人,不但从“国人”每家一名“正卒”延伸到“余子”,而且还扩大到原只肩负力役的“野人”。各国纷纷在既有城墙外修筑外城“郭”,以扩大城区范围,建立户籍制度。各国也先后颁布成文法律,以普遍、一致的条文保障平民利益。这些变化共同体现了(   )
A . 战争的频繁 B . 平民的崛起 C . 法治的兴起 D . 专制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