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知识点题库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②③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十分欣赏挂在某古代思想家纪念馆大殿内的一副楹联,全联是:“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这位思想家曾指出

A .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D .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下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 . 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C . 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D . 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
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通晓儒、释、道三家精品,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

A . 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 . 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 . 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 . 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

A .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 道教地位上升 C . 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 .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 B . 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 . 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 D . 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

A .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 .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 .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秦代会稽刻石及秦简中规定:妻子杀死与人通奸的丈夫无罪;夫因妻凶悍而将其耳撕裂当处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而汉代以后则情形大变,唐、宋律法规定:妻殴夫规定徒1年,伤重者加凡伤3等处罚。此变化反映了(   )

A . 秦代严格实行“以法治国” B . 唐宋律法严重缺失公正性 C . 儒家伦理道德得到了强化 D . 理学已成为封建主流意识
据南宋人傅季鲁所编《语录》(记述其老师言论)记载:“或问先生之学,当来自何处入?(先生)曰:‘不过切己自反,改过迁善。'”据此判断,文中“先生”应是(   )

A . 孟子 B . 韩非子 C . 陆九渊 D . 王夫之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

A . 汉朝和明清时期 B . 汉朝和隋唐时期 C . 隋唐和明清时期 D . 隋唐和晚清时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相吻合(   )

A . 孔孟之学 B . 老庄哲学 C . 程朱理学 D . 陆王心学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这一主张:(   )

A . 否定了孔子思想至高无上 B . 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 . 强调以孔子作为是非标准 D . 动摇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材料二: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无关,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程”对儒学有哪些新发展。

  2. (2)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应发生在(    )
A . 西汉 B . 北宋 C . 元朝 D . 明朝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 .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 教育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渐 C .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 .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梁启超认为:“自由者,奴隶之对待(对立)也。……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为末矣……若有求真自由者,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这说明两者(    )
A . 主张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B . 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 C . 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D . 否定对传统权威的迷信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A

B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C

D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E

F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 (1) 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4. (4)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 . 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 . 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 . 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 . 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材料三: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四: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举一例)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各是什么。试分析改造的历史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