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知识点题库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南宋学者金履祥说:“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以下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 . 陆九渊 B . 顾炎武 C . 王守仁 D . 黄宗羲
朱易安在《汉学研究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一文中说:“反思我们的研究便会发现,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体系,我们并没有好好地梳理;传统文化的研究往往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脱离了社会现实的研究,本质上是丢弃了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朱易安所说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指

A . 天人合一学说 B . 经世致用学说 C . 知行合一学说 D . 格物致知学说
习.平主席认为黄宗羲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民本思想,而有学者则称黄宗羲为千古学者中对君主第一“狠人”。以下言论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D . “大贾富民也,国之司命也”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 .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C .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 .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    )


A . “因民之利而利之” B . “兼相爱,交相利” C .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D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顾炎武强调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所谓亡国是“易姓改号”,所谓亡天下则是“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这一主张(    )

A . 强调民本思想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 B . 否定王朝的认同、强调文化的认同 C . 利用传统儒学思想反对理学的权威 D . 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依据
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无死刑)”。这说明宋代(    )

A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B . 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 C . 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 D . 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
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

A . 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 . 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 . 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 . 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    )
A .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 . 破坏传统文化 C . 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 . 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

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A . 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 . 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C . 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 . 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伏清《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材料二:明清之际的利玛窦等天主教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已意识到要成功地推进基督教的传播,必须入乡随俗,理解、尊重与适应中国文化。中国是以儒教立国,在中国社会生活与中国文化中占主流的是儒学。于是,利玛窦与他的同伴们改而接受了儒士的生活方式,便以基督

教义附会儒学,倡儒耶同质之说。利玛窦采用儒冠儒服,认真研究中国文化,极力糅合儒家学说,借助中国经典中的“天”“仁爱”等观念宣教,试图让作为“异教徒”的中国人觉得不是要强加给他们一种外来宗教。

——《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思想产生的相似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儒学与明清之际儒学处境的异同。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 (2) 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 (3) 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有感于此,顾炎武(    )
A . 发奋研读孔孟之书 B . 号召人们多学程朱理学 C . 抨击封建专制种种弊端 D . 深入实践求真知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故其始之有理,即于气上见理;迨已得理,则自然之势,又只在势之必然处见理。”那么这位思想家是(    )
A . 朱熹 B . 董仲舒 C . 王夫之 D . 王守仁
“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
A . 知行合一 B . 经世致用 C . 格物致知 D . 与时俱进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段材料所蕴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 . 战国时代,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 B . 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C . 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 D .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反映了明清思想家的民主思想 B .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 . 宣告宋明理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D . 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已出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A . 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 . 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 .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 .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