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  )
①反映了追求世俗人生乐趣的愿望 
②与禁欲主义主张相矛盾 
③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 
④说明了人们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

A . ①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象《哀悼基督 》。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 . 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 . 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 . 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 . 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古聪同学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其章节包括“个人的发展”“古典的复兴”“世界和人的发现”等。此书最可能是 (    )

A . 《地理大发现》 B . 《科学与启蒙运动》 C . 《论自由与代议政治》 D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2012年7月27日,伦敦第三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布拉纳朗诵了莎士比亚喜剧《暴风雨》台词:“上天赋予你一种坚忍,当我把热泪向大海挥洒,因心头的怨苦而呻吟的时候,你却向我微笑;为了这我才生出忍耐的力量,准备抵御一切接踵而来的祸患。”这段话突出的核心思想是

A . 肯定人的思想和力量 B . 上帝是人力量的源泉 C . 人的生存须学会忍耐 D . 用理性正确对待人生

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其理论来源于

A . 霍布斯的思想 B . 卢梭的思想 C . 伏尔泰的思想 D . 孟德斯鸠的思想
近代欧洲某思想家曾言:“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考试获得;国家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和知识分子奉为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叹为观止,心驰神往”。该思想家所处的背景和下列名言警句产生的背景最为一致的是(   )

A .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B . “认识你自己” C . “信仰即可得救” D .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必须训示基督教徒,如果他们看见一个贫苦困难的人置之不顾,而使用自己的钱去购买赎罪券,那么他所得到的不是教皇所应许的赦罪,而是上帝的愤怒。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

A . 薄伽丘 B . 马丁·路德 C . 加尔文 D . 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常以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思想作为武器攻击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主要说明了 (     )

A . 中国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反封建的 B . 中法两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根本不同 C . 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D . 伏尔泰对儒家思想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该材料主要强调(  )

A . 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 B . 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 C . 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规 D . 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
A .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C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D . 宗教改革是下层人们的一场革命
国家主席习.平在谈改革发展时说:“解放思想永无止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人的理性是人的本质,它一方面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或武器,另一方面,就是人的自我意识或不断反省自身的精神——有强烈的道德感的人——一言以蔽之,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如果用一个概念来概括,也就是说,启蒙思想的核心如果用一个概念来概括,那就是自由。

——邓晓芒《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

  1. (1) 根据材料一,班固认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法家提出了哪些主张?
  2. (2) 17—18世纪的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列举当时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他们关于“自由”的主张。
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核心主张是(    )
A . 追求政治民主和个人自由 B . 主张民主共和与分权制衡 C . 提倡摆脱宗教束缚,崇尚自由 D .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对该观点判断错误的是(  )
A . 实际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B . 即将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C . 阐述了“不断革命”的合理性 D . 有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
A . 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 . 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 . 危及封建君主统治 D . 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但丁说:“诗和《圣经》一样,也是一种寓言,一样具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薄伽丘说:“我说神学和诗可以说差不多就是一回事,如果他们用的题材是一样的;我甚至说,神学不是别的,正是上帝的诗。”材料中但丁和薄伽丘的言论旨在(   )
A . 为文艺的合法性辩护 B . 贬低《圣经》的地位 C . 排斥基督教神学 D . 摆脱宗教的思想束缚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人类社会的第三大定律是指(   )
A . 三权分立 B . 社会契约论 C . 天赋人权 D . 人民主权
路德教徒视加尔文教为邪教,加尔文教徒也不能与路德教徒合作。因为他们所争的并不是信教自由的原理,所以结果仍不过是以一个新威权来代替一个用旧威权罢了。这说明宗教改革
A . 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B . 导致旧教与新教矛盾激化 C . 没有实现真正的信仰自由 D .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A . 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B . 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C . 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 . 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
A . 提高了世俗封建主的地位 B . 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 . 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特权
据史料记载,1348年,一场致命的瘟疫使占欧洲人口三分之一的人死去,并引起了人们对上帝及其人生问题的反思。这一“反思”导致(   )
A . 近代医学体系逐渐建立 B . 封建王权被彻底推翻 C . 信仰上帝被人们所抛弃 D . 人对自身幸福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