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技术 知识点题库

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 . 伽利略 B . 牛顿 C . 爱因斯坦 D . 普朗克
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入电气时代,与哪一位科学家密不可分(  )

A . 牛顿 B . 达尔文 C . 瓦特 D . 爱迪生
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

A . 经典力学理论 B . 生物进化论 C . 相对论和量子论 D . 现代信息技术理论
科学技术是柄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明和改进,往往隐含利与弊的双重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移动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古代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材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驱动船只;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的棉布、毛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电取代了蜡烛,并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这一伟大变革都源自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两大革命是西方文明对人类发展的杰出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伦敦就以“雾都”扬名。19世纪末期,伦敦每年就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这样的“雾日”,冬日破晓呛人的黄雾成为伦敦的标志性景观。街上行人的衣服和皮肤上沾满了肮脏的微尘,公共汽车的挡风玻璃蒙上烟灰,只能开着雾灯艰难地爬行。公路和泰晤士河水路交通都几近瘫痪,警察不得不手持火把在街上执勤。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激增,而浓雾使救护车根本动弹不得。

——整理自《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3期

材料四 科学技术的成就与限度

病毒的发现:脱氧核糖核酸

医学进步、磺胺药、抗菌素、安定药

核武器的扩散

原子能的利用;电子学

自动化

技术造成的失业

科学技术和对人性的了解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分析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

  2. (2) 美国学者菲利普·李·拉尔夫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世界各种问题的根源与出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引起欧洲宗教势力的极大愤慨,下图是他们讽刺达尔文的漫画,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

A . 达尔文伤害了人类的尊严 B . 达尔文亵渎了神和宗教 C . 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D . 达尔文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原则
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一次辩论中认为: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这种观点(  )

A . 认为达尔文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 B . 实际上承认了宗教禅机思想存在 C . 肯定了达尔文对人类进化的观点 D . 有意曲解达尔文的观点否定进化论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 . 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从而遭到教会敌视 B . 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 .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对外侵略提供了理由 D . 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与史实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标志京剧的正式形成.

B

1949—1957年大批知识分子归国

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准备了人才

C

达尔文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可以用来合理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

D

莫奈创作了《日出·印象》

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由此形成


A . A B . B C . C D . D
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015年2月3日的文章称,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事物。这主要表明(   )

A . 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 B . 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 C . 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 D . 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
1902年,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一分克氯化镭。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恶性贫血症逝世于疗养院。居里夫人在放射性理论上的成就(  )

A . 为创立相对论奠定了基础 B . 为提出量子假说创造了条件 C . 促进了原子能的开发应用 D . 推动了现代医学的重大发展
晚清出版的《格致汇编》记载:“(上海)租界之内,中外大行家,以及办公事处,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该记载反映出近代上海(    )

A . 最早架设有线电报线路 B . 有线电报得到普遍应用 C . 已经建成近代电讯网络 D . 利用电话进行信息传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天演者,即进化之谓也。该理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联系甲午战争后国家危亡的状况,严复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

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政治目的,就是用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反对顽固派的保守思想,向国人敲响祖国危亡的警钟。严复相信赫胥黎关于生物发展的规律,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为世界是一个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最强横有力,谁就是优胜者,谁就能生存,否则就要灭亡。

因此,此书一出,使当时处于“知识饥荒”时代的中国知识界如获至宝,并产生振聋发聩的广泛影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梁启超读到《天演论》译稿,未待其出版,便对之加以宣传,并根据其思想做文章了。

——摘编自吴晖、俞松《一本书影响了几代人》

  1. (1) 依据材料指出严复对赫胥黎的进化论有何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
“他用一条自然法则将大量不同线索联系起来。每一物种不必由神灵经由特定工序创造出来,其特定形态完全归因于自然因素。”材料中的“他”依据自然法则创立了(  )
A . 细胞学说 B . 血液循环理论 C . 经典力学 D . 生物进化学说
爱因所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    )
A . 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 B . 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 C . 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D . 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抓住日全食良机发现星光于日缘处有偏转。《泰晤士报》当即发表社论:“关于宇宙结构的观念必须改变了。世世代代以来被认为无可置疑的事实,已被有力的证据推翻,一种新的宇宙哲学正在诞生。”这一“新的宇宙哲学”(    )
A .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 . 第一次系统地说明力学现象 C . 运用了实验与数学的科学方法 D . 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
A . 经典力学的诞生 B . 进化论的传播 C . 电气革命的出现 D . 量子论的提出
19世纪,欧洲公众一般都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认为科学高不可,19世紀末电影放映机发明后,科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报刊杂志用大量篇幅介绍科学知识,许多科学书籍成了热销的抢手书,科学发现成了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
A . 科技的发明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 . 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 C . 科学知识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D . 科学理论逐新被庸俗化
中国的维新派认为:“吾既自居于弱味,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这种思想源于(   )
A . 普朗克的量子论 B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 .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世界格局和艺术等多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交通革新是开启与构建近代交往体系的重要力量,作为交往先导的交通,它运载的、交流的不仅只是货物、人口,还有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不同地区之间往来交往的发展,使得原本封闭的、落后的地区也接触到了先进的文明,面对先进文明,隔绝的地区无法再使自己孤立起来……这就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种扩展和深入,直接影响了全球历史格局的演进。

——摘编自[英]约翰·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

材料二:19世纪的欧洲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物理、化学、艺术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光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下,浙考交流艺术家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当中……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进行着艺术实践、实践发现,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呈现,他们便依据不同的光线变化忠实地在画布上创造出符合物体真实的色彩变化。

——据李建群,邵亦杨《外国美术史》整理

材料三:不能说天下大势不存在,或者不可预测。波兰银行家布洛赫在1898年出版了一套厚达六册的《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在这部预言性的著作中,他预测到战壕战争的军事僵局将导致长久冲突,而这种冲突必须付出的经济和浙考交流人力代价,将使交战国陷入耗竭或社会革命。这本书迅速被翻译成无数种语言,但是对军事计划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使欧洲陷入大战的,是当时的国际形势。随着全球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日益尖锐的竞争加强,这种国际游戏所下的赌注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革命的表现,试从生产组织形式和科技进步的角度,分析世界一体化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对“光与色”的对比观察中,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试从绘画风格演变的角度,指出19世纪的这两大流派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②对光的认识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试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为例,简述其有关光学的科学成就。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大战导致“交战国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概括大战呈现“长久冲突”的主要特征。
当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在微观世界里失灵时,20世纪初普朗克的发现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该发现是(   )
A . 相对论 B . 生物进化论 C . 量子论 D . 细胞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