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1914至1919年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是

A . 封建主义的压制 B .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C . 封建官僚的排挤 D . 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垄断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 .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利 B . 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C . 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D .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据统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

A . 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 . 自然经济并没有受到冲击 C . 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 .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十分强大
根据蔡增基《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 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C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 . 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  )

A .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 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 . 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D . 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 (1)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2. (2) 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4. (4) 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逐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

民国时期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数






年份

1913

1920

1925

1929

1933

工厂数

279

808

1457

2532

3450

有学者认为: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据材料判断以下最不利于提倡国货的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 .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下表是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

年份

棉织品

棉花

面粉

交通器材

机械

1913

10.3

0.5

1.8

0.8

1.4

1936

1.5

3.8

0.5

5.6

6.4

A . 轻工业发展迅速 B . 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 . 重工业发展迅速 D . 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 (2) 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 (3) 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月,他将毛纺织厂的产品注册为“抵羊”牌。由商标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共和 C . 实业救国 D . 民主科学
如图反映了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  )

A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B .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 C . 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D . 西方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泥潭
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    )


1931年

1933年

下降幅度

中国茶叶出口额

5108万元

3858万元

30%

中国蚕丝出口额

14704万元

5642万元

61%

A . 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 . 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 C . 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 D . 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
下图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国货) B . 破扇子:中国政府的鼓励、提倡和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决心 C . 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D . 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曲折艰难发展
工业化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929年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从生产技术角度看,这些企业的创办有何共同特征?
  2. (2) 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3.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概括实施这一战略的积极影响。
  4.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之前,英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操纵在汉萨同盟(13至17世纪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手中。15世纪开始,英国赋税结构中商业税逐步替代农业税占据主导地位。都铎王朝时期,国家的税制体系基本完备,赋税征收的力度也逐步加大。

16世纪,英国的关税收入超过王室领地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强大的汉萨同盟被彻底驱逐出英国;日益兴起的海运集团通过对议会的游说,推动了两项航海条例的通过,规定英国进口出商品须由英国船只运输。

——摘编自韦伯《世界经济史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随着开放的通商口岸逐渐增多,转口贸易日渐频繁,大量洋货在中国低成本倾销,免税商品范围不断扩大。清末,有志之士发出了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吁。巴黎和会上,北京政府收回国权的要求被无视。中共成立初期,即将废除不平等条约逐步纳入革命纲领。1926年,广州十万余人集会要求“早日实现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1928年起中国逐步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抗战时期,废约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由1978年的4.7%上升到2008年50%以上。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实现贸易自主权的因素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现代逐步收回贸易自主权与英国相比的不同条件。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外贸自主权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的变革,政治的变革也同样会促动经济的变迁。中国民族工业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夹缝中,饱受压抑之苦的资产阶级渴望政治革命带来“产业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使“当时人们特别感到解放的欢欣”,以为发展实业的最佳“运会”到来了,而且确曾为资产阶级发展实业提供了封建专制政体下所不可能有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试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初开始,苏州河的水质污染日益严重。但因经费等原因,河道疏通工作时断时续,进度缓慢,治理成效不显著。1924—1926年,上海政府先后建造了三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对工业污水的随意排放也做出过个别处罚。同时上海政府与租界各自为政,苏州河的污水治理并没有明显的效果。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都没有管理和控制污水排放的专门机构。

——摘编自王婉丽《近代以来苏州河的污染与治理》

新中国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的环保人努力推动将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要求写进了《环境保护法》中。自80年代末以来,各地开展了试点工作。2015年9月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方案求“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2016年11月,国务院全面启动排污许可制度改革。2018年1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了排污许可证核发程序等内容,细化了环保部门、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法律责任。目前,多个地方试点已经从立法、监督、实施、流域治理、行业改革等角度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中国特色道路。

——摘编自生态环境部《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历史、现实和未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州河污染治理效果不佳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排污许可制度建立的背景。
下图是根据赵徳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的。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 . 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图,推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 .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 . 民族资本家利益驱动 D . 官僚资本放松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