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 知识点题库

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下列文学作品与该剧作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 . B . C . D .
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
A . 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 B . 主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C . 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 D . 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宣称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国际势力,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提出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对此,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    )
A . 奋力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 B . 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 C . 首次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60年来,它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如果它在所有国家相互关系中获得认可,那么世界就几乎不会有任何冲突和战争”。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指(    )
A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 日内瓦协议 C . “求同存异”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
  2. (2) 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
  3.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该法案后来被称为“20世纪美国国会所通过的最愚蠢的法案”。1930年5月,加拿大通过法案,将美国输往加拿大的16大类产品关税提高30%,德国也加入到报复行列,关税报复措施最终导致德国进口总值下跌61%。

——摘自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

材料二: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最重要部分是新增加的对1930年关税法的修订,其主要内容包括:授权总统和外国政府或机构进行关税协定谈判;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关税的改变适用于其他和美国签订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协定的国家。

——摘编自谈谭《美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及其影响》


  1. (1) 据材料一指出《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主要内容,如何理解这一法案是“最愚蠢的法案”。
  2. (2) 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的关税政策决策机制有何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对毛.泽东著作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
A . 《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B .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主张 D . 《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
A . 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B . 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 .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 . 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协议确定浮动汇率,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实现黄金非货币化,按照市价自由交易。该协议表明(    )
A . 资本主义经济已摆脱滞胀 B . 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得到强化 C . 原有的货币体系已经崩溃 D . 资本主义各国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据如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民生问题成为国家财政支出关注的重点 B . 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 . 民营企业成为社会投资主体的趋势加强 D . 经济建设支出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下图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万亿元)总量曲线图,出现该图中趋势的原因有(   )

①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抓住全球化的机遇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④外国企业投资逐步扩大

A . ①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

时间

全世界

高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65年

2003700

1413280

163040

698900

317570

91290

所占%100

70.53

8.14

34.88

15.85

4.56

1993年

23112566

18247536

990262

6259899

6279762

4214204

所占%100

78.95

4.28

27.08

27.17

18.23

(注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字)

上表为1965年1993年世界经济发展简况表。根据表中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对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在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际,俄总统普京说:“1917年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事件是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认为“十月革命的确确震撼世界”。也有西方学者认为“俄国革命沦落为一个令人沮丧的教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三者观点都很客观 B . 革命难以塑造理性世界 C . 俄国革命影响巨大 D . 俄国历史地位争议较大
2018年3月,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申诉,要求美方偿还因“特朗普关税措施”而带来的贸易损失。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之一是调节国际贸易纠纷 B . 世界贸易组织是要用法律规则维护国际贸易 C . 世界贸易组织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D . 世界贸易组织也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综合治理田纳西河,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
A . 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 . 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 .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 . 保护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1946年9月,丘吉尔在苏黎世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提出“欧洲大家庭或起码是欧洲大家庭中的绝大部分成员都应该弃旧图新、重新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以便使自己能在和平、安定和自由中得到发展,我们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据此可知,该演说(   )
A . 有利于推动西欧走向联合 B .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C . 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D . 使英国成为欧共体创始会员国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从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最合理解读是(   )
A . 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历史真相 B . 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C . 中国与世界从隔绝逐渐走向联系 D . 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提出了新的四大自由。保留了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又加上了两个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两大新自由的提出(   )
A . 彰显了政府新的职能 B . 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C . 遏制了经济危机蔓延 D . 突出了个人全面发展
1930年7月,胡佛政府以所谓“犯人劳动”为借口,禁止苏联木材的输入。1933年,罗斯福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销售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一变化旨在(   )
A . 改善同苏联关系 B . 消除意识形态的影响 C . 加强对经济干预 D . 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1936 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货币本位的制度构建,正式由银本位制转向金本位制,使中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在法币制度下,政府印钞票时不必顾及白银的储备数量,这为财政赤字的货币化铺平了道路。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 当时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 B . 白银国有化并禁止流通 C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D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