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 知识点题库

1963年,周恩来指出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 . 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B . 已隐含后来“一国两制”的构想 C . 中共对台湾政策向和平方式转变 D . 打击了美国“两个中国”的阴谋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 .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 .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 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966年之后,与中国建交和半建交的40多个国家,30个与中国产生外交纠纷,4个宣布与中国断交。毛.泽东承认“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面对这样的外交局面,中国决定(    )
A . “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 . 研制原子弹加强国防力量 C . 必须改善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D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
A .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 .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 . 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D .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是著名的“冷战斗士”,20世纪50年代任副总统期间,竭力提倡全球干涉政策。但是70年代担任总统后,他却在国会说,“美国不能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尼克松外交态度的转变折射了(  )

①美国相对衰弱

②苏联改革成功

③欧洲日本复兴

③第三世界兴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A .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C .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欧盟委员会这样解释欧盟旗帜的文化含义: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一天的12小时、一年的12月……最后,圆形的排列代表了联盟。对这一解释,理解正确的是(    )
A . 联合欧洲十二国为统一国家 B . 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C . 罗马法确立了欧盟法制规范 D . 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
A . 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 .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 .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有童谣唱到:一进堂屋亮堂堂,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 该歌谣的流行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 B . 说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C . 反映列宁装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选择 D . 中西合璧开始成为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这反映出广大农民(    )

土地改革时期

“劳动光荣”“发家致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经济困难时期

“吃饱肚子为先”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千遍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

A . 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 B . 由衷拥护社会主义 C . 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D . 坚决支持改革开放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统计图

材料二:封面-How Japan Does It? Mar.3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产业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过在朝鲜战争中,在军需的提振下日本重工业复苏。日本本土的矿产资源有限,但是,在勤劳聪明团结的日本人努力下,日本连续创造奇迹。不可否认的是战后日本重建中美国的巨大作用。日本人均居民生产总值由1946年的20美元上升到37850美元,居全球第二位。简单来说,1958年至1990年代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美国的8.6倍。

——《时代周刊》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西欧经济增长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崛起的原因。
欧洲如果政治、经济、社会崩溃,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将是灾难性的,过剩产品将失去市场,失业、经济萧条以及由于欧洲欠美国大量战债而造成美国预算严重不平衡也会接踵而至。为此,美国(   )
A .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 实行马歇尔计划 C . 建立“北约” D . 制造两个德国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这反映了(    )
A . 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B .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 . 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 . 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表示“非常希望与俄罗斯及俄人民保持长期稳固关系”,普京则形容特朗普是一位“出色而充满才智的人”;而中俄关系在未来很长时间里肯定是中美俄大三角中最稳定的一组双边关系。这表明(   )
A . 美国已经失去了大国的地位 B . 不结盟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 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 D . 美国彻底抛弃了单边主义政策
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般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 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 B . 未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来 D . 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2016年6月,教育部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 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国家当年启动“211 工程”和“985 工程”的目的是为了 (     )
A .   更好贯彻国家“科教兴国”战略 B . 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 . 与世界经济彻底实现全面接轨 D . 贯彻新时期的“双百”方针
1985年,教育部着手改变恢复高考后实施的国家包揽学生学费、学生毕业后绝对服从国家分配的制度,规定高校可以招收少量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学生自己缴纳培养费、学杂费,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或自谋职业。这一变革(   )
A . 顺应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B . 提高了高校招生制度的公正性 C . 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D . 促进了高等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图漫画是以美国罗斯福总统拯救经济危机为主题创作的。图中解说词体现出罗斯福新政(    )

画面中行将枯萎的美国在罗斯福新政的拯救之下重新焕发生机。面对人们对新政的质疑,罗斯福宣称新政“是渐变,不是革命!”

A . 使美国消除了经济危机 B . 开创了经济新模式 C . 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 D . 措施得到人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