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题库

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把他亲自组建的外交队伍比喻为“文装解放军”。当时

A . 外交工作主要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 . 外交官们享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切待遇 C . 外交部的职能是为解放军提供外交情报 D . 解放军在前线清剿敌对残余,外交部在后方发号施令
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兼轮任欧盟主席萨科齐不理中国警告,在波兰华沙会晤了达赖喇嘛,中国断然取消了在法国里昂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下列最能体现中国外交新理念的是

A . 不惧怕任何大国 B . 实力是外交的基础 C .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D . “求同存异”
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不结盟政策 C . “一国两制”的方针 D . “一边倒”的方针
1972年,尼克松访华,《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该事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

A . 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B . 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 . 遏止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D . 发展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 (1) 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
  2. (2) 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2. (2) 材料二的照片中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此事有何重大意义?第二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


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

到1989年

到1997年

政府间国际组织(个)

21

37

52

非政府国际组织(个)

7l

677

1163

A . 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B . 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 C .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 D . 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能够为作者观点提供佐证的史实是(    )

A .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参加万隆会议 C .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 改善中日关系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

A . 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 . 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 C . 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 . 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上午10点,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中午11点40分,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1点起,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4点50分,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这次会议(    )

A .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 . 反映中美关系的缓和 D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取得了突出成就。其具体表现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恢复与苏联的友好交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5年7月10日,国家主席习.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议的主题是规划组织未来发展,就本组织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国际和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这体现了我国(    )
A .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B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 开展和平外交,消除国家间的冲突 D . 积极参与地区性重大外交活动
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这一划分(  )

和平中立国家

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

接近和平中立国家

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黎巴嫩、也门、沙特、柬埔寨、老挝、锡兰

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

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

A . 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 B . 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 C . 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 D . 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
“一边倒”外交政策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 “一边倒” B . “另起炉灶” C . “不结盟” D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8年-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 .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4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呼吁各国也承认新中国。这些表明(    )
A . 法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控制 B . 法国抵制美国在西欧的冷战政策 C . 欧共体成立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D . 法国拉拢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美国
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一方面支持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走美苏之间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这一做法(    )
A . 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 B . 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C .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D . 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
1969年7月,美国取消其公民前往中国旅游的限制。随后,尼克松总统通过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这表明美国(   )
A . 在国际舞台上陷于孤立 B . 美国断绝了同台湾外夺关系 C . 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D . 意图改善中美两国关系
如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系的大事年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1955年4月7日

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解除两国间战争状态

1956年1月30日

周恩来总理申明,中国“欢迎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关系正常化”

1972年10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A . 1940年9月28日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结成军事同盟,中国当即向其宣战 B . 联邦德国对周恩来1956年讲话不予响应表明其对华政策受美国影响 C . 1972年两国建立表明其违背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准则 D . 联邦德国与中国建交表明其违背了美国对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