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 知识点题库

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

A . 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B . 付出高额赎金 C . 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 . 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A . 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 .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 . 农民许用高价赎买份地 D . 农民成为商品
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   )

A .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B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 . 改革后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D . 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① 促成资本的集中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 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下列有关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主可以随意侵犯农民的人身自由 ②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农奴 ③地主驱使农奴集体耕种,剥夺其全部劳动成果 ④农奴膳食恶劣、住房狭小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9世纪70年代俄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①使俄国的专制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②消除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③使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开始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
④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失去的土地和在这些土地上耕种的农奴进行补偿。农奴获得了自由,逐渐免除了劳作义务,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大多数人发现他们背上了一辈子的债务——这是造成疏远和激进的根源。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于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观点一致的改革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他一系列改革”的主要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他们评价1861年改革的不同视角。据此说明历史认识的特点。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关于彼得一世生前创造的奇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使俄国取得北方战争的胜利 B . 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C . 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D . 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 . 鼓励商品进口 B . 推广平民教育 C . 废除农奴制度 D . 建立新式海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为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并指出俄、日两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面对工业革命的冲击,俄日均选择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两国(    )

A . 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B .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D . 缺乏民主传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与他人。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B . 建立强大的海军 C . 增强了俄国的国力 D . 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
A .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B . 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C . 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 . 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    )
A . 不利于加强沙皇专制统治 B . 败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 C . 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不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二:(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并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2

①如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1. (1)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 (2)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3. (3) 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任选一种描述理由)
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近代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然天意授我承担起全俄罗斯皇帝的伟任,我一定不辱使命,誓将恩泽关爱惠及所有臣民”“先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改善农民状况的措施……但是影响范围毕竟有限。”“我相信,贵族地主们对皇帝是无限忠诚的,也相信你们会为国家的利益而准备随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我才决定进行这项改革。”“在地主仍保持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民可在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后长期使用宅基地,并且使用法令规定数量的土地。”

——摘编自《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二:农奴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自由”和“土地”。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全面现代化的标志,为3000多万农民带来自由,为资本主义关系和国家经济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且在地方自治、教育、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因此被称为伟大的改革。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

  1. (1) 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为推进农奴制改革采取了哪些策略?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中解决“自由”和“土地"问题釆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现代化发展有何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到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进行的“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