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知识点题库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  

A . 高度认同政党政治 B . 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证障平等 C . 定期召开三级会议 D . 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
“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 . 《人权宣言》的发表 B . 《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 . 《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 . 《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A . 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 . 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 . 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 . 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下图是法国大革命前夕流传甚广的《什么是第三等级?》宣言。第三等级主要的要求是(      )

A . 政治地位 B . 经济地位 C . 人身保障 D . 信教自由
1792年8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最重要的成果是(     )


A . 推翻了国王路易十六 B . 取得了瓦尔密战役的胜利 C . 召开了普选的国民公会 D . 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英国人阿瑟·扬在亲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国民会议现场后,有如下评论:“旁听席上的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因为他们既然可以表示赞许,也就可以表示反对,既然可以鼓掌,也就可以发出嘘声。据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这样是会压制辩论,影响议事的。”——《1787~1789年法国游记》

请回答:

  1. (1) 民主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材料中有何反映?

  2. (2) 分析这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

恩格斯指出:“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说明拿破仑建立独裁统治的根本原因是(  )

A . 法国资产阶级要求强人政权 B . 雅各宾派恐怖统治带来严重社会危机 C . 热月党人并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D . 拿破仑的雄才大略受到法国人的赏识
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人民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把革命不断推向前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1789年7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开始了大革命的进程 ②1792年8月巴黎人民的起义为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③1793年5月底开始的巴黎人民起义把雅各宾派推上统治舞台 ④1794年7月巴黎人民再次发动起义推翻雅各宾派专政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法国革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为激烈的革命,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的语汇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摘自《人权宣言》

材料二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快乐。”

材料三 2004年1月底,胡J涛在法国国民议会发表重要演讲:“法兰西民族和中华民族是历史文化悠久的伟大民族……法国大革命为近代中国人民推翻专制统治的斗争带来重要启迪。”

请回答:

  1. (1) 材料一的《人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请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2) 材料二这位意大利人的话是因何而发?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3. (3) 法国革命曾给中国等国家革命以重要启迪。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到19世纪法国社会先进性在思想、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表现。

法国大革命期间,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等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他们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

A . 共和派与民主派之间的斗争 B . 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的斗争 C . 资产阶级不同派别间的斗争 D . 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早在雅各宾派专政的初期,法国资产阶级就已经对革命政府以恐怖手段制裁资产阶级的非法活动心怀不满了,但是在1793年年底以前,他们的不满尚未发展到想推翻雅各宾专政的程度。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上,革命专政内部还是比较稳定的、团结的,它得到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也不那么容易,更何况当时他们还需要这个专政,如果没有这个专政抗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封建制度就有复辟的可能,而这是资产阶级所不愿意的。但是等到1794年入春以后,情况就变化了,当时雅各宾派领导集团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在法国多次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封建复辟的危险已经解除了,资产阶级不再需要雅各宾派专政了。同时资产阶级对于1789年以来的政局多变早就感到厌倦,而对于雅各宾专政下的变幻莫测的政局更感到不安,他们要求一个安定的局面,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基于上面的原因,资产阶级在1794年上半年就下定决心颠覆雅各宾派的统治。他们在政治上的代表就是沼泽派及丹东派残余分子,而被打倒的、被镇压的吉伦特派及阿贝尔派残余分子也附和了他们。(1794)7月27日,……国民公会乃通过了逮捕罗纳斯庇尔、丹东及圣鞠斯特的决议。……以来法国一直处于政治动荡、干戈扰攘的杌陧不安之中。……而动荡不安的局面是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的,因此法国历史的发展要求结束这种局面,而只有推翻雅各宾专政,才能结束这个局面。这样,推翻雅各宾专政,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刘祥昌《世界史·近代史》

  1. (1) 概述雅各宾派倒台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 (2) 有人说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历史的倒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此观点。
仔细观察下图,它说明了(  )

拿破仑一世的加冕仪式

A . 恢复帝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 拿破仑是值得称赞的英雄 C . 法兰西共和制度的确立非常艰难 D . 罗马教皇控制着当时的法国
1988年,法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与《费加罗杂志》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革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这主要是因为它(    )
A . 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B . 否定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C . 首次确定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 .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作品不包括(   )

A . 《悲惨世界》 B . 《巴黎圣母院》 C . 《九三年》 D . 《基督山恩仇记》
黄万盛先生说:“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是一面‘革命之镜’,它可以映照革命的合理性,也可以衬视革命的非理性的灾难,这一切都共存于那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革命的历史意义并不是道德情感的批判可以替代的,只有理解那个时代,才能理解那场革命”下列事件最能应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雅各宾派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B . 国民公会处死路易十六 C . 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D . 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
一套百科全书的“政府”条目中写道:“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官被赋予实现这个宗旨的权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这套百科全书应该首次出现在(    )

A . 伯里克利时的雅典 B . 宗教改革时期的日内瓦 C . 大革命之前的法国 D .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
作为资产阶级的雅各宾派,在法国大革命过程中甚至颁布了像“限价法令”这样的超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目的的法令。当时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人民群众的推动 B . 法国革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C . 雅各宾派几有革命性 D . 启蒙思想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人民主权理论的理论支柱包括主权论、契约论和权力合法论。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最先提出“主权”概念及主权至上论,随后得到格劳修斯、霍布斯等人的响应,但他们的主权论都是强调“主权在君”。荷兰的斯宾诺莎开始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过渡,他认为人民在订立契约时对国家只让渡了部分权利。英国的洛克从“议会主权”论入手,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最终,由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将人民主权论定格。他认为人民的个人权利是与生俱来、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国家由人民订立契约而形成,国家主权必须体现人民的“公意”,即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反映社会共同体中人们的公共利益。

——《西方民主源流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们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

材料三:凡为积极公民(注:指有选举权的人)必须:生为法国人和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以及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1791年宪法

  1. (1) 《社会契约论》在法国大革命中被视为一部民主宪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 (2) 材料二的这条规定主要体现了什么思想?

  3. (3)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哪些互相抵触的地方?当时的法国是一个什么样政体的国家?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法国著名领导人戴高乐,一直主张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二战后超国家主义的一体化;而他在1958年再次执政后,却做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决定,并积极配合《罗马条约》的实施。这说明戴高乐(  )
A . 思想根植于民族主义 B . 反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C . 主张贸易保护主义 D . 顺应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击剑运动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击剑运动所使用的剑源于欧洲,分花剑、重剑、佩剑三种。对击剑比赛最早的描绘见于埃及卢克索附近马迪纳特·哈布神庙内的一件浮雕。欧洲中世纪时,剑是贵族、骑士随身必备的武器,剑也从笨重变得轻灵。为了提高剑术,欧洲各国还出现许多传授击剑术的行会和学校。19世纪后期,击剑成为一项竞技性体育运动。1882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击剑协会。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就有击剑项目,并且是唯一允许职业选手参赛的项目。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上增加了男子重剑比赛。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上又增加了女子花剑比赛。1992年和2004年奥运会上,女子重剑、女子佩剑分别被正式列为奥运会项目。击剑比赛在一个约2米宽、14米长,两端各有2米延伸带的击剑垫上进行。垫上画有中线、开始线、警戒线和端线,剑手只能前进或后退,不能向左右移动。剑手须穿戴覆盖有效部位的金属背心和面罩,当有效部位被刺中时,电动裁判器会自动显示红灯或绿灯,刺中无效部位则亮白灯。

——摘编自闫斐《青少年必知奥林匹克知识》

  1. (1) 编写一幕发生在19世纪后期法国击剑比赛场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 (2) 结合击剑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击剑运动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