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题库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 .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 B . 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地区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7月28日,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的当天,法国大使遵照其政府的指示向俄国外交大臣声明:“在必要的时候,法国完全准备履行它作为一个盟邦的义务。”法俄两国成为“盟邦”是在

A . 1882年 B . 1892年 C . 1904年 D . 1907年
一战中,德国军事当局遵循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战争,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毒气战就是德国人采用的“恐怖的方法”之一。最早使用毒气弹的战役是

A . 马恩河战役 B . 索姆河战役 C . 凡尔登战役 D . 日德兰海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两个阶段:1914—1917年为欧洲阶段,1917—1918年为全球阶段。

——摘编自(美)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将1917年视为一战从欧洲阶段转入全球阶段的主要依据。

  2. (2) 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根本原因是 (  )

A . 经济的发展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 . 企业间的联合 D . 企业间的兼并
20世纪初期人类社会出现了世界大战,当时的战争之所以具有世界性的最主要条件是(   )

A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C . 对峙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  D . 世界已基本形成一个整体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①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②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③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7年之所以成为至关重要一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战争开始的最初两年,美国致力于解决经济不景气问题,数以千计的企业破产,失业率达到15%。经济的复苏依赖于战争物资的出售,尤其是英国对军需品的购买。由于美国公司向协约国出售了大量的供给品,坚持中立看起来是虚伪的。随着战争的继续,协约国向美国银行大量借款,也使一些美国人相信协约国的胜利将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到1917年春,协约国已经穷尽了他们偿还美国提供的供应。因此,协约国取胜及偿还战争借款的能力只有通过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实现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只有时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

——埃德蒙·伯克(英国近代政治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个一战的例子论证埃德蒙·伯克的观点。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

A . 拿破仑战争 B . 普法战争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奥托·冯·俾斯麦,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1862年9月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担任首相期间,俾斯麦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打败奥地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军,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但同时又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健康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

苏联历史学家叶鲁萨里姆斯基说:“他(俾斯麦)不仅仅是1848年不彻底的革命的掘墓人,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句话可以说是精当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麦复杂而又矛盾的一生。

  1. (1)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普法战争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铁血政策”的表现并加以评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国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
A . 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 . 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 . 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 . 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②20世纪30年代,纳粹政权执行领土扩张政策,冲突扩大到了欧洲。③到1941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都卷入了这场吞噬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几乎所有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非洲部分地区的暴力和痛苦的大漩涡之中。……④随着美国和苏联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盟国于1945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1919年3月)

  1. (1) 根据材料一,用四句话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并概括材料一关于二战的新观点。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1907年,英国外交部高级职员艾尔·克劳在《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中指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结合时代背景推断,英国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的理由是(  )

①德国完成统一成为欧洲强国            ②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

③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④德国大力发展军力,组建三国协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7年初,美国与德国关系恶化并断交,推动美国国内高校反德情绪高涨。是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发起,包括全国200多所高等院校参与成立“校际信息局”,目的是“协助政府招募有志于从军的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并将他们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各施所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甚至致信战争局,表示“如果我校师生能提供什么服务,来给政府帮点忙,我们将感到荣幸之至”。美国于1917年4月参战后动员了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为战争服务。美国大学在战时为国效力的经历,使“大学百无一用的古老嘲讽再也站不住脚了,接受高等教育将回报以财富和权利,大学的影响力正在成倍地增加”。以伊利诺伊大学为例,该校在1916年在校生5000余人,到1926年已增至1.0103万人,这种学、府合作为二战乃至冷战时期大学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候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大学(1917—1919)》

  1. (1) 根据材料,概括美国高校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态度及其表现。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时期美国高校的作为对一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0年以来,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言,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据统计,一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100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等和平活动。但是,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因此,当1914年8月欧洲各国为了一个具体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宣布参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时,往往能看到聚集在这些国家的人群欢呼雀跃。结果,一战的爆发及扩展沉重打击了战前世界和平运动。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指出阻碍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材料: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之下摆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其实是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这就是当时人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既有真理又有误解。和平主义还另有其他根源,这在法国最为明显。……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是要节省人力。如果发生战争,法国人希望主要是在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内进行战斗。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的认识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和平主义”思潮产生的后果。
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如图,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   )

A . 一战中德军“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B . 一战中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C . 一战中英德的海上争霸战 D . 一战中的新式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飞艇和飞机早已发明出来,但几乎没有投入实际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们都被用于战争之中,给对方以很大杀伤;战后,这些发明被作为新交通工具广泛用于民间。这说明(   )
A . 科技发明容易被用作杀人武器,是有害的 B . 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取决于战争需要 C . 战争的发展促使人们去进行新的发现和发明 D . 战争在客观上对科技成果的应用有促进作用
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
A . 双方不分胜负 B . 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 C . 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 D . 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构建一个战略体系,核心是阻止某两个国家相互接近,以避免德意志帝国在与这两个欧洲大国发生战争时陷入两面同时作战的困境。该战略意图破产于(   )
A . 19世纪70年代末 B . 19世纪80年代初 C . 19世纪90年代初 D . 19世纪90年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