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5月30日,他订出一个方案,想把英国皇家海军诱入圈套。他的诱饵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的由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组成的舰队。他推论,英国人是不会派出整个舰队来拦截一次有限的偷袭的。舍尔指挥的公海舰队的全郑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后跟踪着。如果英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的抵抗后就转舵,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大舰队的射程内。

材料二 历时12个小时的海战,英方搜失战舰14艘,价亡6800余人;德方损失战舰11艘,伤亡3100余人。《纽约时报》报道:“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

 一一《影响世界历史的21场经典海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德兰海战爆发的主要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的理解。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的原因。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 . 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 . 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C . 远离战火,借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D . 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两伊战争中,两方互有攻守,当伊朗进攻时,为扫清前面的地雷,伊朗成千上万的少年怀着能升入天堂的梦想,冒着伊拉克炮火,冲进布雷区,被称为“肉弹”。这说明了伊朗少年(   )

A . 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B . 是一种战争狂热 C . 是一种极端宗教狂热 D . 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极端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是(    )

A . 资产阶级向民众灌输资本家的财富就是整个民族的财富的意识 B . 自由主义运动的兴起 C .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 民族主义的兴起
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过程中,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历史事件最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   )
A . 反封建斗争精神 B . 反侵略的决心  C . 爱国主义精神 D . 探索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
要真正成为一名爱国的民族主义者,我们不应(  )
A . 既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发展、壮大自己的民族 B . 对民族利益视而不见 C . 要独立、理性判断各种思潮,不要陷入狂热的民族情绪中 D .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自从在国联问题上失误之后,孤立主义一度重新甚嚣尘上。在华盛顿体系中,它“参与其中而不负责任”,继而带头提出所谓“非战原则”,甚至在中国东三省发生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也只发了个“不承认”的声明,以致法西斯国家得以得寸进尺,终于酿成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几年,以往美国之行的政策基本未变,在1935——1937年间接连通过几个“中立法案”,声称要避免“重犯”上次欧战时的错误,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出售军火等。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在1939年开始修改中立法,取消过时的“军事禁运”,转而实行“现购自运”。当时德国支付和运输能力均较英法为弱,因此这种“现购自运”政策于英法有利。……大约到了1940年,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德国先后入侵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这年9月27日,日军侵入印度支那,接着又公布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把矛头指向美国,才使美国在心理上有所觉醒,认识到摆脱孤立主义之必要,包括罗斯福总统本人在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于1940年9月与英国签订《驱逐舰—海军基地协议》,即由美国向英国提供驱逐舰,英国向美国提供大西洋海军基地;1940年3月签署“租借法案”,决定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并拨款70亿美元,以作建立和运输租借物资之用。这样,美国就由中立国变为非交战国,实际上站到了交战的一方。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长期保持中立政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的双方为(   )

A . 德国和法国 B . 奥匈帝国和俄国 C . 德国和英国 D . 同盟国和协约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年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阿尔萨斯是法国最先进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发达的工矿业区,特别是洛林的铁矿,日后与鲁尔的煤矿联合起来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保证了德国钢铁生产国的地位,还直接影响到德国机械技术的确立。同时,德国从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利用这笔巨款用于工业建设和加强军备。

材料二:近代早期,德国在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1821年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各地纷纷设立中等技术教育学校。政府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德国大力发展工科大学,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万人。在高等教育方面,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办学的普遍模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不仅出现了威廉·伦琴、马克斯·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应用性的新技术成果。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

    1929年,德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落后于英法两国。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宣布了“国民轿车”的概念:让每人都拥有自己的轿车。在希特勒大力鼓励汽车生产的战略下,大部分汽车企业在纳粹统治经济中追求自主战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赢得了战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

    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在德国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中,27%以上是来源于创新产品。尖端技术产品的营业额中,7%以上用于研发。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德国制造”随着西门子、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品牌成了事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材料三: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普法战争给法德两国经济发展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德国制造业实现世界领先的因素。

  3. (3) 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就德国民族精神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材料二:(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材料三:……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美国的政策发生变化的借口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3. (3) 综合以上材料,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实质是什么?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外交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914年秋,正当欧洲国家纷纷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下列历史现象中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

①欧洲文明遭到严重破坏;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③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④国际联盟的成立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潘尼卡界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依据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1898年德国某报纸曾如此报道:“开足马力前进,从陆上到印度的道路理应掌握在希望战斗、喜欢劳动的德意志手中。”上述计划(    )
A . 道出了德国对外扩张主要方向 B . 反映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 C . 说明列强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 D . 必将导致英德矛盾尖锐激化
1914年9月,在一场战役后,小毛奇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役发生在下图中(    )

A . B . C . D .
一战爆发后,美国官员在解释美国的外交政策时说:“战争看不出任何好结果。如果协约国战胜,结果将会是俄国统治欧洲大陆;如果德国战胜,那欧洲的未来几代之内都将是军国主义专制”。该官员实际上在强调(   )
A . 美国应加入正义的一方作战 B . 任何方都不可能赢得战争胜利 C . 美国应该保持中立获得利益 D . 美国应断绝与交战双方的联系
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    )
A . 德军主力部队被消灭 B . 德国军事上犯了严重战略错误 C . 德军由进攻转入防御 D . 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四:我们的目的仍和以前一样在世界中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以自私的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我们跟德国人民没有什么争吵……他们政府发动这次战争不是出自他们的推动……这次战争的决定,正如在古代不幸的岁月中,统治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量,往往就决定了许多战争,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战争又都是为了某些王朝的利益,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的野心家的利益……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

——威尔逊总统提请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1. (1) 仔细阅读材料一,二,根据图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爆发世界大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三的主要内容,进行信息归纳,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3. (3) 阅读材料四,概括指出威尔逊在演说中是怎样为“一战”定性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14年6月塞尔维亚首府发生萨拉热窝事件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

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条约》

日本取得与欧美列强平等地位

C

近卫文麿上台组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D

“海狮计划”被迫不定期推迟

希特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A . A B . B C . C D . D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自1871年以来,法国人就已经懂得他们不能单独地同德国对抗。一战中,英美不断地向法国输送新军火工业必需的煤、焦炭、生铁、钢和机床,向法国提供了总数超过36亿美元的贷款,还向法国供应急需的粮食。同样,当福煦(法国元帅,1918年5月任协约国军总司令)在1918年9月组织最后的反攻时,可供他使用的兵力有102个法国师、60个英国师、42个美国师和12个比利时师。只有这些国家的军队联合行动,才能最后把令人生畏的德军赶出法国领土,使这个国家再次获得自由。

——摘编【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 (1) 根据材料,概括英美援助法国的具体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国“再次获得自由”的原因。
美国外交兼具“务实”与“理想主义”的双重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在美国人民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人民普遍的反应是“我们要和平”。有些报刊指出: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我们的先辈从欧洲移居此地的先见之明充满自心底的感激。在人民看来,这只是一场“欧洲人的战争”,美国没有理由卷进去。美国 1913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已经使生活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在政府应当迅速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而不应将美国和人民拖入战争。

——摘编自李娟《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奉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国联确实代表着非常重要的东西:既是对国际关系已经改变的一种承认,也是对未来的一个赌注。(但)它无论做什么事都很困难,因为它的章程基本上是要求所有决议都必须一致通过才可执行……威尔逊以为美国国会会支持自己,放行关于国联的提案,这种想法同样很危险。

——麦克米伦《缔造和平:1919 巴黎和会及其开启的战后世界》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席卷欧洲,法国败降,英国岌岌可危,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意识到不能再置身战争之外,开始公开支持英法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1941 年 8 月初,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的美国军舰上举行会谈,发表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宣布两国不谋求领土扩张,也不承认法西斯国家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并表达了摧毁法西斯暴政和确 立世界和平的决心。9 月 24 日,苏联表示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奠定了美、英、苏三大国合作的基础。

——《世界近代史(上册)》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不应将美国和人民拖入战争”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国际联盟的局限性。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威尔逊的“想法”并未实现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在《大西洋宪章》签署之前,美国“公开支持”反法西斯力量的史实。一句话概述美国这一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