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知识点题库

漫画中的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对此幅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

A . 斯大林手中握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 . 本图揭示了苏联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 C . 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最终也自食恶果 D . 苏联签此条约实际上纵容了德国对法国、英国的侵略
在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 )

A . 德国军队主力遭到重创 B . 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入反攻 C . 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D . 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治人物的言论(    )
①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英·格雷
②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德·皮洛夫
③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福煦元帅
④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                                       ——美·威尔逊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①③④
1916年是“一战”关键性的一年。德国发动了凡尔登战役,试图迫使法国退出战争。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英法联军发动了(     )
A . 马恩河战役 B . 索姆河战役 C . 日德兰海战 D . 阿拉曼战役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 .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 . 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 C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 .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1914年8月德国媒体广泛宣传的海报。

宣战消息发表后,德国士兵热烈欢呼,奔赴前线

材料二 17世纪与18世纪的战争,其战略目的多半不是摧毁敌人的军队,而是耗竭敌方的经济资源,因此打的是消耗战、疲劳战。18世纪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的最好是避免战斗。到了20世纪则改用诱敌法:发动一些进攻,但并不期望获得重大战术成功,只为了迫使敌人更快地用尽其资源。1916年德国人进攻凡尔登,正是这个意思。英国人1916、1917年在西线也是这么做的,如果不是完全一样的话,区别只在于更延长了时间。一位英国将军直率地说,钱袋最长的一方必将取胜。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人民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他们看来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德国人民的热诚参战说明了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你认为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战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早期的民族主义运动往往针对(     )的国家。

①奥地利            ②普鲁士          ③法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十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1919年9月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一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

——摘编自张卉妍《一战全史》和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1. (1) 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
  2. (2) 有学者说,一战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

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37年—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 14 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 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14 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 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 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8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1.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

A . 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 . 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 . 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 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C . 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 D . 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日德兰海战
在一战期间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以下哪一场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俄国的夏季攻势
百年一战“我永远都不会忘记1918年的那个夏日。战场上横尸遍野,硝烟弥散……”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百年一战,百年沧桑。一战改变了人类对战争与和平的认知。长久的实现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问题

  1. (1) 写出字母所代表的中、外历史上重大事件(或组织名称)。
  2. (2) 依据材料和已学知识,简述一战结束后近百年人类维护和平的努力。
“持续了300多天”、“几乎由法军独自承担,最终又以将战线恢复到原始状况告终”、“给徒劳无功的德军留下了难以恢复的伤痛回忆”,这段文字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兴登堡战役
1917年初,中国政府内部激烈讨论对德参战议题。严复对友人说“兵亊一解之后,国土世局,必将大异于前,而远东诸国,亦必大受影响。此时中国,如有能者把舵,乘机利用,虽不称霸,可以长存;假其时机坐失,则受人处分之后,能否成国,正未可知。”据此可知,严复(    )
A . 希望政府能够在对德外交上取得主动权 B . 主张政府要静待时机奉行对德中立政策 C . 预见到中国在战后只能受列强摆布的命运 D .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才有条件一致对外
材料:1945年9月19日,在苏黎世,丘古尔提出:“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这就是我们聚集在众多古老国家和民族之中的所有欧洲人的处境,这就是日尔曼人各族在相互残杀使浩劫蔓延所得到的一切…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只有这样,千千万万辛辛苦苦劳作的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淳朴的快乐和希望。这个过程并不复杂,所需要的只是亿万男男女女的决心……所以我对你们说:让欧洲站起来。丘古尔的战略幻想设定要建立一个“兄弟般的协会”,这个协会由英联邦、“欧洲联盟”和美国三个相互关联的集团组成。英国将发挥“他们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的作用……丘古尔的观点使他自然而然地当选为在1948年5月7日到10日私下成立的欧洲议会的主席。

——摘雄[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设想担建立欧洲合众国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丘吉尔“欧洲合众国”构想与今天欧洲联盟的异同。
“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这说明(   )
A . 欧洲统治地位动摇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世界 C . 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D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维也纳、彼得堡、柏林、巴黎和伦敦,战争的爆发将欢呼的爱国者人群带到大街上。罢工停止了,抗议取消了,工人阶级聚居区的路障也被拆除了。这就是亚瑟•朗索姆描绘的“将一个民族聚合成一个整体的时刻”。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也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年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材料二  由于新技术对于所有大国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场战争在人类历史上开创了战争越打越野的先河。科学实验使得人类开发了众多的既具有实用性又有趣味性的实物产品。这些在当时简直难以令人置信的发明被希望用来在世界人民中产生一种新的更好的关系。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却把哪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新技术变成了用于战争的武器。所有这些毁灭性武器研发的周期都非常短暂,并且还导致了作战样式和战争思维方式的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技术性特征表明,人类已经在学术思想和发明创造方面实现了指数性跨越,而预先能够确定战争进行方式的年代也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人眼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民众与政府对战争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技术变成了用于战争的武器”,并简要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

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作出贡献。

——摘编自《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与德军搏斗约2万牺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