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知识点题库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 . 中国是国联的参加国 C .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D . 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通过一系列会议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此过程中,美国获益最大。下列表述与“美国获益最大”这一说法不符的是(  )

A . 操纵国际联盟,严厉制裁德国 B . 通过《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 C . 签署《五国条约》,获取与英国同等的海上地位 D . 签订《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成为现实
美国拆散英日同盟的根本目的是

A . 削弱英日在亚太地区的势力,便于美国资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 . 向英、日显示美国在经济上的雄厚实力   C . 反对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D . 勾结英、日共同对付苏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国会共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消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日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的保证。美国对此深为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作战的大型基地了。日本早已承诺不在其托管岛屿上建立基地,现在又承诺在台湾修建海军基地。事情看似公平,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然而,将《五国条约》与华盛顿会议达成的另外两个协议——《四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相权衡,该条约的基地条款显得无足轻重。《四国条约》规定,日本、美国、法国和英国不得干涉彼此在太平洋的属地。《九国公约》规定。所有对中国提出特权要求的国家必须尊重中国政治和领土的完整。这种虚幻的保证使日本大受其利,在东亚确立了海上霸权。

——王元连《美国海军争霸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战争带来了哪些危害?美国为此提出了什么计划?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有何意图?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依据何在?“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是指何事?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之一是(   )

A . 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有局部特权或优势 B . 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了日本势力 C . 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 D . 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五国海军条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 . 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B . 英国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C . 日本的海军势力得以扩大 D . 海军军备竞赛得以平息
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主要表现在  (  )

①拆散了英日同盟                  ②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③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④确立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  )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              ②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③会议暂时协调了矛盾,又埋下了新的隐患  ④会议均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③④
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 (  )
A . 都是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结果 B . 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宰割殖民地的结果 C . 都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D . 都扶持建立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

A . 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 . 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 . 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 . 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凡尔赛和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主要是指(    )

A . 美国利益未得到满足,反对该条约 B . 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滋长 C . 该条约损害中国权益,中国代表团拒约 D . 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削弱
华盛顿作为美国的政治中心,是世界重要城市。下列内容所涉及的文件签订于华盛顿的有(    )

①意大利主力舰吨位为17.5万吨

②签字国用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

③集体安全原则的确立

④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阅读“1919年列强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外交磋商表”,此表反映出(  )

2月

威尔逊提出山东应实行国际联盟托管,遭到日本的当场拒绝

4月15日

美国国务卿蓝辛提出山东由协约国和参战国共同管理,日本代表以山东情况特殊为理由予以拒绝

4月16日

威尔逊改为由5国共管, 日本以不加入国联相要挟,美国考虑到西伯利亚还有美、日干涉军存在, 美国需要与日本合作,向日本妥协

此后

英、法等国与日本是早有密约,英、法、美一齐向中国代表劝降

A . 日美之间矛盾成为列强间主要矛盾 B . 华盛顿会议是一次弱肉强食的分赃会议 C . 国际联盟已经被英法两国间接控制 D .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并不排斥妥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威尔逊希望通过其十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警察的威望。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两国不得不借助威尔逊的声望和“中立”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十和平原则中第大唱“公开外交”令英法大为恼怒。战后“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美国。而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使拆散‘英日同盟’。因此,双方都不愿得罪日本”。

于是,德国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与日本。到华盛顿会议召开时,美国提出,“建立在各国共同放弃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中国的原料和市场,维持远东的和平”。1922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中国解决了山东问题。

——摘编自冯晖《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有关山东问题的态度研究述评》

  1. (1)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的态度及其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最终赢得解决的原因。
1922年的《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

①意在削弱日本在华的既得利益

②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延续

③美国发挥了主导作用

④中国据此收回了山东主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美国发出邀请的主要意图是(   )
A . 减轻巨额军费开支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 B . 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 C . 通过外交手段重新确定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 D . 牵制日本扩张,与英国共享亚太地区领导权
“休斯先生(华盛顿会议美国代表)在35分钟内击沉的军舰,要比全世界的海军将领几个世纪中所击沉的军舰还要多。”与这段话有关联的条约是(   )
A . 《凡尔赛和约》 B . 《四国条约》 C .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D . 《九国公约》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 . 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参加国 C . 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D .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1921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指出,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虽是“明智之举”,但“如果认为他们能解决问题,就大错特错了”,中国“还没有成长到足以获取尊重和显示力量的地步”。这反映出美国的主流媒体(   )
A . 对列强的外交规则有清醒认识 B . 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 C . 能够正视中国问题出现的原因 D . 为美国逃避国际责任的行为作积极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