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知识点题库

一战后到二战后英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

A . 由相互争夺世界霸权到英国追随美国 B . 由互不干涉到积极争夺世界霸权 C . 由相互争夺世界霸权到美英共同反共 D . 由互不干涉到共同掌握世界霸权
扩张之路       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

图片反映的美国在20世纪初取得的扩张成果不包括(     )

A . 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 B . 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C . 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D . 通过《国联盟约》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插手欧洲事务
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 . 主张同美国结盟 C . 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 . 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一战后,美、英、日三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激烈争夺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赛,下列具有暂时缓和这一矛盾作用的国际条约是(     )

A . 《凡尔赛和约》 B . 《四国条约》   C . 《五国海军条约》 D . 《九国公约》
下列关于《九国公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由中国等九国参与制定 

②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③日本在华侵略势力受到遏制 

④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尊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巴黎和会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与《四国条约》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岛屿领地”的权利,实际上是(     )
A . 尽可能地维护殖民利益 B . 最大限度宰割战败国 C . 维护和尊重殖民地主权 D .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引梁汝成语

材料二:“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摘编自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上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该材料出自(    )

A . 《日内瓦议定书》 B . 《拉巴洛条约》 C . 《洛迦诺公约》 D . 《非战公约》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意在(    )
A . 雪三国干涉还辽之耻 B . 掩盖参战意图 C . 维护英日同盟的利益 D . 谋求世界霸权
“第十一条:各缔约国保证不取得、不建造和不定造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以外,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斗舰。”这一条约条款出自(    )
A . 《凡尔赛和约》 B . 《五国条约》 C . 《九国公约》 D . 《四国条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华盛顿会议中的“限制军备”问题,由美、英、日、法、意五个大国的代表组成全体委员会进行讨论。经过争论。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仅仅就海军中的主力舰一项,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比侧为5:5:3:1.75:1.75.

1926年8月,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致函北京政府外交部说,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改革苛约”提供了“根据”,北京政府应于旧约期满时“声明作废”,“改订新约时”应根据“华府会议精神”“坚持平等原则”以“郑重国权”,“以刷新外交”。……通过《四国协定》和《九国公约》约定各国不在中国实行武力扩张,以武力威胁中国承认特权,美国取得在中国的优越地位,部分地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垄断,恢复了各强国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由于美国的牵制加上中国人民反日爱国运动和日本国内民主运动的高涨,日本不敢疯狂地推行其大陆政策。

——摘编自曹学恩《民国外交简史》

  1. (1) 写出材料中提及的《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时间。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果。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国的赔款问题是凡尔赛和约中悬而未决的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一战之后的凡尔赛条约上规定,德国应在1921年5月1日前交付200亿金马克赔款,并成立赔款委员会解决赔款总额和分配比例问题。但德国拖延支付,德国以财政危机为理由求延期支付其余款项。英国政府支持德国的要求,提出减少赔款总数和延期付款的方案,但遭到法国的强烈反对。于是不仅英法在赔款问题上的分歧加剧,而且德法矛盾也迅速激化,法国于是决定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

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十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德国出现了企业停工,工业生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柏林工人罢工,德国政局动荡不安。这就是鲁尔危机。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鲁尔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鲁尔危机”对主要当事国(英国、法国、德国)各自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正当独裁者们兴凤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之下摆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其实是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意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这就是当时人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既有真理又有误解。和平主义还另有其他根源,这在法国最为明显。……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是要节省人力。如果发生战争,法国人希望主要是在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内进行战斗。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的认识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和平主义”思潮产生的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

材料二:一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使四大帝国解体,并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战后,出现了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但构建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关于一战的主要影响,大体有如下看法:①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③大战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指出蕴含该基本原则的“先导”。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说明美国如何遵循和发展这个基本原则的。
  2. (2) 关于一战的影响,您更倾向于材料二中的哪一种看法?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美国;②是日本 B . 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 . ②是日本;③是英国 D . ①是苏俄(联);④是德国
近代某文件规定:“日本政府允将旧德胶州租借地内所有各种公产,包括地段、房屋、工程、建筑等,不论为前德所有,或后来日本买得或建造者,一并归还中国……”“现胶济铁路沿线及其支线之日本军队及宪兵,应于中国军警开达前往接护该路时,立即撤退。”该文件签订地点位于(    )
A . 中国 B . 日本 C . 美洲 D . 欧洲
1921年,在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从而开启了五国长达15年的“建舰休息期”。据此可知《五国条约》的签订(   )
A . 缓和了列强间的军备竞赛 B . 提高了美国海军的影响力 C . 限制了日本主力舰的发展 D . 冲击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是(   )
A . 都是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 .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 . 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D . 都随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瓦解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和平“十四点计划”中,提出“公海航行自由”的原则,未得到其他列强的认同。1918年10月,威尔逊总统批准了一项扩军计划,目标是到1920年美国海军规模追平甚至超过英国海军。这反映了美国(   )
A . 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 B . 与英国同盟关系的破裂 C . 称霸世界和控制国际事务的企图 D . 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
美国外交兼具“务实”与“理想主义”的双重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在美国人民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人民普遍的反应是“我们要和平”。有些报刊指出: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我们的先辈从欧洲移居此地的先见之明充满自心底的感激。在人民看来,这只是一场“欧洲人的战争”,美国没有理由卷进去。美国 1913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已经使生活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在政府应当迅速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而不应将美国和人民拖入战争。

——摘编自李娟《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奉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国联确实代表着非常重要的东西:既是对国际关系已经改变的一种承认,也是对未来的一个赌注。(但)它无论做什么事都很困难,因为它的章程基本上是要求所有决议都必须一致通过才可执行……威尔逊以为美国国会会支持自己,放行关于国联的提案,这种想法同样很危险。

——麦克米伦《缔造和平:1919 巴黎和会及其开启的战后世界》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席卷欧洲,法国败降,英国岌岌可危,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意识到不能再置身战争之外,开始公开支持英法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1941 年 8 月初,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的美国军舰上举行会谈,发表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宣布两国不谋求领土扩张,也不承认法西斯国家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并表达了摧毁法西斯暴政和确 立世界和平的决心。9 月 24 日,苏联表示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奠定了美、英、苏三大国合作的基础。

——《世界近代史(上册)》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不应将美国和人民拖入战争”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国际联盟的局限性。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威尔逊的“想法”并未实现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在《大西洋宪章》签署之前,美国“公开支持”反法西斯力量的史实。一句话概述美国这一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