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知识点题库

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自己购买武器,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表明(  )
①德日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
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
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违背了其宗旨及义务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数额,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这一现象

A . 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B . 刺激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C . 保证了生产的资金需求 D . 增加了金融的风险性
日本法西斯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之处是

①法西斯通过政变获取政权②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一党专政③军部在政权中举足轻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发动战争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在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具有共性的是(     )
A . 缺少国际援助 B . 国内外法西斯的勾结 C . 军事装备落后 D . 英法的绥靖政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政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 . 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尖锐矛盾 B . 人民群众不满动荡的局势转而支持极权政治 C . 三国内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 D .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 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B .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欲望 C . 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D . 赢得备战时间,准备与法西斯斗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 (1) 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

  3. (3) 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 B . 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C . 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D . 世界市场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

——《德国国防法》(1935年)

材料二 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授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

——《德国兵役法》(1935年)

请回答:

  1. (1) 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
  2. (2) 对比《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内容,说明主要不同之处。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产生的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

A . 德国吞并奥地利   B . 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 .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47年艾奇逊在白宫秘密会议上惊呼:“在法国,(共.产.党)有四五名部长,其中一名是国防部长。共.产.党控制了最大的工会,并在政府各部、工厂、军队中安排大量人员。法国选民将近1/3投共.产.党的票”,“俄国人随时都可能下手”。这一言论(    )

A . 肯定法国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B . 说明冷战政策对法国政局的影响 C . 意在推动政府对欧洲经济援助 D . 表明共产国际对欧洲影响力增强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纳粹政权的恶行给德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在大部分德国城镇,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火车站和公共事业设施被毁。粮食供应紧张,燃料缺乏,饥饿和寒冷成了居民的主要威胁。以矜持著称的德国人,甚至会在田野里与野狗争夺一块发霉的马铃薯。通往农村的火车车厢外,常常扒满了前去觅食的逃票乘客。由于货币作用降低,买东西必须使用购货证,香烟成了抢手货,往往成为物物交换中的计量单位和不等值物品交换中的“找头”。不少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德国充满敌意,视其为不可救药者。

——据《解放日报》2012年2月2日

材料二:欧根·科贡的《党卫队国家》一书,条理清楚地向读者揭示了党卫队的真相;雅斯贝斯的《罪责问题》一书,提出每个德国人都有道德罪行和抽象罪行,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呼吁“德国人民有责任作道德和物质上的补偿”。1970年,时任总理的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下跪,更是把忏悔文化推到了顶点。战后初期,各地的小剧场、歌舞厅、报告厅等就开始涌现,仅柏林一地就有2000多个,大多没有暖气,饥肠辘辘的参与者在寒冷中听报告、看演出,乐在其中。同时法兰克福取代莱比锡成为国家图书出版中心,各地图书馆大增,短期内数量就翻了一番。

——据《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

  1. (1) 依据材料一,“纳粹政权的恶行”指的是什么事件?如何理解其“给德国带来了灭顶之灾”这句话。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下图是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对画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美国认识到中国是抗日的主力 B . 国共合作抗日得到美国的肯定 C . 中美已经结成了反法西同盟 D . 美国支持国民政府的一党专政
【选修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早在1917~1933年就帮助奠定了后来冷战和遏制苏联的政策基础。……美国政府本来可以通过许诺提供美元和外交承认的计划,防止苏维埃政府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和约,从而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但威尔逊和蓝辛却因基本要素(猜疑、相互误解、反感、畏惧、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外交孤立)的存在对该计划“关上了大门”。

——摘编自【美】戴维斯·特兰尼《第一次冷战:威尔逊对美苏关系的遗产》

材料二:在美苏建交的问题上,苏联政府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迟至1933年,罗斯福建议苏联派代表前往华盛顿就建交问题直接进行谈判。谈判主要围绕两国债务问题展开,最终苏美两国达成相关协议,并正式建交。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苏联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美建交的历史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利益是驱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爆发之根本所在。两次世界大战皆源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二战前,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虽有发展,但受政治因素影响并不紧密。各资本主义强国在经济上主要与自己的殖民地、附属国和“势力范围”联系密切,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则少有往来,所以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无所顾忌,导致它们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二战的结束,也标志着核时代的到来。核时代的战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科学家是十分清楚的。因而,战后出现了以科学家为首的反核、反战运动。联合国在制止武装冲突、调解危机、推动裁军、限制毁灭性武器的发展等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葛兆富《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性战争未起之成因浅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半期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的主要因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国后,在机场手持慕尼黑协定向人们炫耀,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如图)。慕尼黑协定之所以受到英国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

A . 由大国出面签署 B . 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C . 符合英国的利益 D . 迎合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1929﹣1933年,德国纳粹党党员的人数不断上升,由15万达到100万,其中 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 为工人。这表明纳粹党(   )
A . 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 . 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C . 得到下层群众支持 D . 煽动民族复仇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