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在苏联代表没有出席的情况下,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同意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朝军队使用联合国的旗帜。

材料二  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拥有否决权的中、俄两国不赞成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美国便绕过联合国对南联盟进行空袭。

  1. (1) 材料一中美国为什么要“使用联合国的旗帜”入侵朝鲜?这场战争最终在国际上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美国为什么要“绕开联合国”发动战争?这表明联合国遇到了什么问题?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 .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 . 第三世界的兴起 D .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1957—1985年间担任苏联外长的葛罗米柯得了个“Mr.No”的绰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苏联频频使用否决权 B . 美苏企图利用联合国推行强权政治 C . 苏联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 D . 联合国受到美国的控制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下列对此大会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B . 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 C . 提出“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 D . 强调核武器将导致的严重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材料三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

  1. (1) 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 (2) 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4) 综合上述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两极格局解体后,西方还有许多人没有摒弃冷战思维,如今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冷战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  )
A . 意识形态的对抗 B . 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C . 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 D . 依靠军事组织维护各自的利益
火能温暖人也能烧伤人。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 )

A . 永远不再发动战争 B . 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 C . 不把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用于战争 D . 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霸权的兴衰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试以“霸权的兴衰”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

——贝文·亚历山大(美)

《朝鲜:我们的第一次失败》

材料二 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这个策略(将战事从朝鲜扩大到包括中国本土)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雷1951年5月15日在美国参议院军事

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的声明

  1. (1) 据材料一,“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是指什么?

  2. (2) 据材料二概括布莱德雷的主张,并简述其理由。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20世纪年代,在法国外长白里安的积极努力下,促成欧洲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和平协议,史称《洛迦诺公约》。《洛迦诺公约》强调签约国家之间的争端,如果通过外交方式不能协商解决,就由仲裁法庭或国际常设法庭裁决。

    《非战公约》第一条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非战公约》为和平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材料二:联合国之宗旨:一,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1945年《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罗斯福深信,在联合国的框架之内,只要几个大国合作,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便于能够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尽管受到广泛批评,否决权还是被认为不可缺少。在发生重大危机时,大国间的协议对维护世界和平是必要的。……无论大小,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许放弃自己的独立或者使自己屈从于一个有暴力的权威的国际组织之下,但是当时人们的确普遍希望甚至相信联合国的权威和威望将会与时剧增。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和《联合国宪章》的共同主旨并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和社会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的“有效集体办法”。

丘吉尔在1919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人类的两个强大的支脉,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灾难之中。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下列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言的是(    )

A . 《布列斯特和约》 B . 《慕尼黑协议》 C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 . 《反共产国际协定》
《联合国宪章》规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须“五大国一致”,各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这一规定(    )
A . 有效地解除了战争的威胁 B . 体现了美苏两国霸权主义 C . 顺应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D . 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兴起了影响广泛的和平主义运动。成千上万的人发誓,不让美国重演1917年卷入战争的过程,对所有与战争和军备相关的事务表示反对和厌恶。1935年2月,墨索里尼向意属东非增派军队。3月,德国公开宣布重振军备,法国为此延长士兵的服役期。这引起美国和平主义团体对战争的恐惧,加上罗斯福提出和平时期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军事预算,便采取了新的行动,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运动倡导者要求当局做出努力,尽快结束西班牙战争。和平主义者既要求美国不卷入战争,又要求政府为结束西班牙内战做出努力,这对联邦政府来说,确实很难予以满足。罗斯福只能在中立法的框架内施加政府的影响。“为确保同全国和平主义者的立场一致”,他必须谨慎行事。与孤立主义者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同,和平主义者认为,世界已进入“单一的经济整体”,只有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合作,才能避免战争的暴力。

——摘编自熊伟民《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平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
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    )
A . 雅尔塔体制 B . 杜鲁门主义 C . 马歇尔计划 D . 北大西洋公约
下图为某文件序言的节选,该文件最有可能是(    )

A . 《国际联盟盟约》 B . 《联合国家宣言》 C . 《联合国宪章》 D . 《布雷顿森林协定》
《联合国宪章》规定“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强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这表明联合国(    )
A .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B . 推动世界发展并维护人权 C . 片面宣扬西方的价值观 D . 早期为美国所操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十五条第八项规定:“如争执各方任何一方,对于争议自行声明,并为行政院所承认按诸国际法纯属该方国内管辖之事件,则行政院应不必作解决该争端的建议。”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第二条第七项规定:“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且并不要求会员国将该项事件依本宪章提请解决。但此项原则不妨碍第 7章内执行办法之适用。”(第7章为:“对于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之应付办法”)

——《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 (1) 材料一、二所规定的共同原则是什么?材料二规定上述原则不适用于哪些事情的处理办法?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
  2. (2) 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3. (3) 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9月28日报道,10月3日是一个值得德国人纪念的日子,届时,德国历时92年将还清最后一笔战争賠款,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自1924年始,德国以向美国贷款、发行外国债券等方式筹集这笔巨额赔款。原规定5年必须付清赔款,但因各种原因,直到2010年10月3日才还清最后一笔赔款,历时92年。

材料二:(1943年12月1日)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对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鮮自由独立。基于以上各项目的,三大盟国将继续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斗争,以获得日本无条件之投降。

——《开罗宣言》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世界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1. (1) 阅读材料分析,德国赔款是来自于哪场战争?在该场战争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是哪次战役?
  2. (2) 请写出材料二中所提到的“盟国”建立的标志。写出这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冷战”开始的标志。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最终导致出现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世界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 (4) 阅读材料三,写出美国提出的维护“世界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什么?请写出一个牵制美国实现这一设想,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力量。
  5. (5) 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应该如何去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国务院历史学家办公室承认,“特别是到了1947年底和1948年初,日本出现了经济危机,同时又看到其产主义力量的蔓延,促使(美国)重新考虑占领政策”。美国当局认为“重新武装日本和一个好战的日本不再对美国构成威胁,相反,真正的威胁来自共产主义特别是亚洲共产主义的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原定对日本进行的整肃工作也就成了一出滑稽剧。本来整肃是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必要的政治上解除武装”,不许军国主义分子担任公职,但真正被清洗的日本官僚上层人物仅为1809人,占应被清洗人物的1%还不到;漏网人中就有令日日本安倍首相的外祖父、甲级战犯岸信介。

事实上,从战后到今天,关国都竭力在实现百年来使日本臣服于美国的梦想,而对于只有“丢脸意识”而无“罪后意识”的日本,也正好需要向征服它的美国臣服。一个霸权主义路上逐渐衰落的美国,一个想在美国庇护下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日本,两者的结合对世界绝对不是好兆头而是值得高度警惕的凶兆。

——张宏毅《深挖日本否认二战罪行的根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它没有国内法那样集中的、有组织的强制机关——法院、警察、军队,它的强制只能主要依靠各个国家本身单独的和集体的行动。实际上,国际法具有强制力,它的效力有外力保证,对国家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摘编自王铁崖《国际法》(载邓正来编:《王铁崖文选》)

就国际法的效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