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知识点题库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B . 杜鲁门主义出台 C . 马歇尔计划提出 D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A . 美苏瓜分天下 B . 美苏结成同盟 C . 美苏和平共处 D . 美苏争夺霸权
“英法帝国主义梦想用腐朽的‘炮舰政策’,恢复他们对埃及的统治。美帝国主义正在纵容和利用英法的侵略,企图从中渔利。但是在今天的时代里,他们的这些阴谋是注定了要失败的”。周恩来给纳赛尔的这一电文评价的是

A . 越南战争 B . 苏伊士运河战争 C . 朝鲜战争 D . 第一次印巴战争
第一次提出建立联合国设想的是


A . 美国和苏联 B . 中国和英国 C . 美国和英国 D . 苏联和中国
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1945年“国民政府不仅作为抵抗日本的自由中国的领导者而赢得了喝彩,还把中国带进了世界政治舞台,在那里终于被承认为大国之一。”下列可以成为其史实依据的是

①签署《大西洋宪章》           ②签署《联合国宪章》

③参加雅尔塔会议               ④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是①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②美国开始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 ③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 ④逐渐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美国总统里根曾发表演说:“如果寻求和平,如果你为□□寻求繁荣,如果你寻求自由化,请来到这扇大门前……打开这扇门……推到这堵墙。” 给□□里填上国家的话,最可能是(   )

A . 中国和日本 B . 苏联和东欧 C . 法国和德国 D . 美国和英国
有人这样评价马歇尔计划:“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不包括(    )


A . 稳定西欧经济 B .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C . 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D . 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下图为联合国标志。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B . 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C . 该组织正式成立于1946年10月24日 D . 《联合国家宣言》最早提出建立联合国的构想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正式提出了后来被称为“马歇尔计划”的“欧洲复兴计划”,提出要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使自由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确立”。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  )

A . 稳定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政权 B . 援助西欧复兴经济 C . 赢得西欧民众对美国的好感 D . 奠定建立北约组织的基础
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爆发时间

原因

结果

1948年6月

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

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

1958年

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

以苏联让步完结

1961年

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

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


A . 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B . 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C . 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 . 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同20世纪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变动不同的是 (  )

①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结束 

③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实现的 

④新旧国际格局的交替,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10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面貌”战略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新面貌”战略的主要目的及实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美苏两国都意识到,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两个核大国之间灾难性的战争。美苏之间商谈开始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其中1963年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是赫鲁晓夫时期美苏在核裁军领域达成的最重要的条约,又称《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内容简单,仅由5条正文组成,核心内容是禁止除地下核试验外任何地方的核试验,即缔约国保证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大气层范围、外层空间、水下3个环境内,禁止、防止和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其他任何核爆炸。条约缺少核查条款,对违反条约也未规定任何国际责任。中国政府于1963年7月31日发表《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核销毁核武器,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声明》指出: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也抵制美苏英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据陈刚《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抵制《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原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美苏两国都意识到,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两个核大国之间灾难性的战争。美苏之间商谈开始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其中1963年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是赫鲁晓夫时期美苏在核裁军领域达成的最重要的条约,又称《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内容简单,仅由5条正文组成,核心内容是禁止除地下核试验外任何地方的核试验,即缔约国保证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大气层范围、外层空间、水下3个环境内,禁止、防止和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其他任何核爆炸。条约缺少核查条款,对违反条约也未规定任何国际责任。中国政府于1963年7月31日发表《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核销毁核武器,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声明》指出: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也抵制美苏英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据陈刚《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抵制《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原因。

1963年,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设立了专门热线,以确保危急时刻两个超级大国的首脑能够迅速沟通,同年,两国同意禁止在大气层中进行核试验。以下对美苏这些做法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①促成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

②缓和了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③动摇了美苏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④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A .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②④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分割德国方案上双方分歧相距甚远;英国起初只主张建立一个多瑙河联邦;苏联则坚持对德进行分割占领,主张使德国成为非工业的农牧业国家。因此时大战指日可胜,英国已在考虑如何利用未来的德国对付战争中不断强大起来的苏联了,正如美国外交家波伦指出的那样:丘吉尔觉得“欧洲需要一股力量来消除苏联的势力,实际上是赞成让一个统一的德国和法国担当起这项任务”。

——摘编自波伦《历史的见证》

材料二:围绕德国的赔偿问题,苏联谋求德国最大限度的赔偿,以避免像20年代那样,不但对德制裁不力,反使德国经济迅速复活,因而,苏联提出德国赔偿200亿美元,并应享用一半,其中10%~15%应从西方占领区获取。英国虽也期望获取赔款,但反对苏联方案,它唯恐把沉重的赔款强加给德国,会引起革命,更不愿苏联获利太多。后经讨价还价才达成妥协。但是,德国问题一直成为战后苏与英(美)矛盾、“冷战”的焦点之一。

——摘编自麦克米伦《战争狂飚(1939-1945)》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指出英国和苏联在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并分析其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英苏上述分歧所产生的影响。
“危机期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立场远比赫鲁晓夫强硬,他曾建议苏联对美实施报复性核打击,他的强硬立场与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不相符合。”这场“危机”(  )
A . 推动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 . 触发了二战后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 C . 使古巴核大国地位得到承认 D . 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
阅读材料,回答我问题。

材料

图1: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

图2:凡尔赛体系下的欧洲

图3:雅尔答体系下的欧洲

(维也纳体系:1815年,战胜拿破仑的欧洲反法同盟在维也纳召开分赃会议,重新恢复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1. (1) 概括指出近代以来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并结合欧洲的政治发展说明成因。
  2. (2) 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欧洲版图变化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