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知识点题库

“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两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根据相关历史事实,下列选项中能为这句话提供有力支撑的是(  )

A . 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B . 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C . 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存在遏止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D . 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各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 . 《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 . 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 . 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 . 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 . 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 . 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 . 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利益有关。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大厦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真的方法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 (1)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杜鲁门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战略手段变化是

A . 继续战略防御 B . 进一步妥协退让 C . 采取强硬态度 D . 退出一些冲突地区
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几次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 . 长期以来的国际矛盾造成 B . 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 C . 在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中进行 D . 是广大爱好和平的人们推动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是相当大的。1 000克铀(火柴盒那么大)的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爆炸,相当于3 000吨煤(无烟煤)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材料二美苏战略核力量比较(1970年)

国家

陆基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战略核弹头

战略

炸机

美国

1 054

656

4 000

550

苏联

1 300

240

1 700

150


材料三据统计:1946~1975年期间,美国总共有19次直接或间接发生使用核武器的威胁,苏联也多次准备按下核按钮。

材料四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近年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TMD),并大量增加军费,又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谈谈,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2. (2) 最早拥有核武器的是哪两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结合材料谈谈,美苏争霸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给世界人民提出什么警示?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   )


A . 美苏大国根据自己的战略意图对世界格局的划分 B . 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局面 C . 维护世界和平、民主及安全 D . 美苏等大国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这说明(  )

①美国的世界霸权政策昭然若揭               ②美国要领导西方国家对抗苏联 

③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公开破裂                  ④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下列关于美苏军备竞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备竞赛 B . 核武器是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 C . 美苏军备竞赛始于20世纪50年代 D . 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我们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

A . 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B . 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C . 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联合国成立初期一度受到美国的控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联合国逐渐摆脱了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但20世纪90年代末期又遭到了美国的挑战。联合国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 苏联从逐渐强大到解体 B . 美国一度衰落又重新强大 C . 第三世界崛起并逐渐强大 D . 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

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 . 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 . 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 . 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 . 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和平运动从广岛、长崎起步,站在原子弹被害立场上的反战是战后和平运动的出发点。1964年,美军空袭越南。世界各国开展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日本没有出现大规模民众运动。1965年3月,一些经历过二战的知识分子组建“越平联”(即“越南和平联合会”),并在各地建立分支组织。他们把6月9日作为统一行动日,发动全日本200多个地区的市民一起走上街头,抗议美国对越南轰炸,仅东京一地就有10万人参加。8月,“越平联”邀请国家政要、社会贤达就越南问题进行彻夜讨论,东京多数电视台同时进行转播,引发日本全社会上下集体思考战争问题。“越平联”领导人小田实经常向反战民众提出问题:“难道不是日本给空袭越南的美军飞机提供基地么?难道这不是我们加害的责任吗?”领导人鹤见俊辅还提出“国家的原罪”概念。他们由此进一步引导人们对曾经发生的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的情况进行思考。90年代后,日本和平团体积极支援战争被害国民的战后补偿索赔运动。

——摘编自步平《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

  1. (1)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日本和平运动的主要变化。
  2. (2) 根据材料,简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1945年至1950年6月以前,国际上从来没有人对台湾回归中国这个问题提出异议。1949年12月13日,美国国务院发给其驻外使节的关于台湾的政策宣示写明:“从历史上和地理上来看,它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后仅两天,尽管中国当时并非交战一方,杜鲁门却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同时宣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1950年7月31日,杜鲁门政府与蒋介石集团商定,美军与蒋军,“共同防守”台湾。8月28日,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演说中露骨地说,美国必须控制台湾,以便美国“用空军控制自海参崴至新加坡的每一亚洲的海港”。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在1950年侵占中国台湾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1950年对中国台湾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严重危害。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两个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A . 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 B . 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 C . 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 D . 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据统计,到1993年,联合国已向十多个国家派驻维和部队,人数达10万之众。联柬机构(联合国托管柬埔寨)实际上控制了柬埔寨的军事、外交、财政和治安大权。这从侧面说明了(    )
A . 当今世界需要重新审视民族国家的主权问题 B . 冷战后联合国已具有绝对权威 C . 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主权危机 D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战期间,深谋远虑的丘吉尔称:处理战败的大国始终是战胜国面临的“胜利的难题”,在处理战败德国问题上,美、英、苏三国首脑确立了“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的原则;战后确定了占领德国的双重目标德国人必须为他们曾经犯下的“可怕的罪行”赎罪;战胜国也愿意给德国人民机会,“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地重建他们的生活”通过“非军事化”,“非卡特尔化”和

“非纳粹化”彻底改造德国。西方大国加强对西占区的中小学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师资改造,促使德国人反思在“国家”“民族”的名义下被引入歧途,认识德意志的极端民族主义,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好战精神对其他民族和对德意志民族自己所造成的巨大恶果。

材料二:1946年下半年以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决策者日益认识到要对付苏联的威胁和促进欧洲的经济复兴,必须利用德国的潜力,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重建德国,让西德全面融入西方,从某种意义上说按照西方的自由民主原则对德国的政治重建是保证德国“西方化”的根基与基础。

﹣﹣摘编自陈晓律主编《德国现代化历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初期美、英、法解决“胜利的难题”的重要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法对西德策略转变的主要原因。
如表是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与斯大林在莫斯科达成的关于瓜分东欧的“百分比协定”。该协定表明(   )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匈牙利

南斯拉夫

希腊

苏联

90%

80%

80%

50%

10%

英国

10%

20%

20%

50%

90%

A . 军事实力决定东欧势力范围的划分 B . 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 C . 冷战事实上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 D . 东欧的战后格局已基本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