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知识点题库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A . 美苏瓜分天下 B . 美苏结成同盟 C . 美苏和平共处 D . 美苏争夺霸权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是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澳大利亚
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了
①欧洲②亚洲③非洲④大洋洲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之一是


A . 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B . 改变了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C . 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局面 D . 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他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苏联的地位,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医治战争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材料三  早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经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小毛驴。”……他直截了当地告诉美国总统特使说:“我是总统的忠实副手。”

材料四  在战时盟国的许多会议中从没有法国临时政府的席位。戴高乐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反复向盟国表示:“1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它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材料五  美国承认并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英国则竭力反对中国的大国地位……苏联当然不愿意看到蒋介石政府强大,但对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也不抱信心。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完成:

  1. (1) 二战后美、苏、英、法对外政策的基点各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2. (2)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是什么?

  3. (3) 美英对待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苏联的对华政策有何特点?

美苏争霸格局形成于20世纪的

A . 40年代初期 B . 50年代初期 C . 50年代后期 D . 60年代初期
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修建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B . 东德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众逃往西德 C . 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 D . 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人是

A . 赫鲁晓夫 B . 勃列日涅夫 C . 戈尔巴乔夫 D . 叶利钦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


A . 《华沙条约》 B . 《北大西洋公约》 C . 《联合国家宣言》 D . 《凡尔赛和约》
下表是美国于某段时间援助欧洲各国每人的美金金额,对此表格最合理的解释是(  )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奥地利

金额(美元)

29

33

72

77

104


A . 欧洲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经济残破,美国给予贷款援助 B . 美国援助欧洲各国是与社会主义势力的兴起与发展相关联 C . 此援助帮助西欧国家复兴,助长了德、意、日等轴心国的势力 D . 美国经济援助西欧是希望完全以经济手段来解决战后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A . 杜鲁门主义 B . 马歇尔计划 C . 北约组织 D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 . 美苏争霸必须导致双方对立 B . 意识形态的分歧必然导致同盟关系的破产 C . 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 . 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   )


A . 苏联实力最强 B . 罗斯福野心最大 C . 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 D . 三国争霸意图明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材料三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

  1. (1) 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 (2) 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4) 综合上述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10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面貌”战略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新面貌”战略的主要目的及实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和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式予以瓜分。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的委任统治文件,太平洋的德属新几内亚和赤道以南除德属萨摩亚和那卢以外的群岛归属澳大利亚;赤道以北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为日本所得;那卢岛名义上委托于英国,实由澳大利亚统治;萨摩亚分给新西兰。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共同瓜分;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归属英国;干达—布隆迪地区划归比利时。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摘编自1945年2月《雅尔塔协定》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
A .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 . 苏联军事、政治的力量空前增强 C . 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 . 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克里米亚半岛(如下图),面积2.55万平方公里。历史上曾先后被不同的民族占领,见证着世界历史的重大变革和进程,其中19世纪中期的一场战争改变了俄国;20世纪中期的一次会议,改变了世界。

  1. (1) “19世纪中期的一场战争”是怎样改变了俄国的?
  2. (2) 为什么说“20世纪中期的一次会议,改变了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可以概括成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1943—1953年的斯大林执政时期是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形成的,同时又与传统的沙皇俄罗斯扩张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首先,苏联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在东欧;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各国的政治发展符合苏联的战略需要。为此,1948年苏联把南斯拉夫从情报局开除:1944—1945年间苏联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划入了苏联的领土。总之,这一政策对当时和以后的苏联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毕元辉《论1943年—1953年苏联对东欧的安全带政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安全带政策”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在执行马歇尔计划的过程中,受援助的西欧国家跟美国签订了多边或双边协定逐步取消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接受美国对使用荚援的监督,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这些举措(   )
A . 旨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B . 便于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 . 损害了欧洲各国的关税主权 D . 有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