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的先哲 知识点题库

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  )

A . 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 . 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 . 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D . 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自身
《理想国》一书中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是

A . 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B . 什么是人的本质 C .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D . 人是万物的尺度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 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 . 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 . 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 . 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古代希腊人将神塑造成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希腊的(   )

A . 科学思想 B . 无神论思想 C . 人文主义思想 D . 民主思想
体现孔子思想中保守性一面的是(     )

A . 仁者爱人 B . 克己复礼 C . 为政以德 D . 当仁不让于师
下列关于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 . 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 . 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 . 为其将来的从政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列不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    )

A . 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B . 世界的存在与人的感觉无关 C . 物质受形式的支配 D .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正义与民主是当今社会人们津津乐道的社会话题,在古代西方先哲中,首先完整而系统地探究这一问题的是(    )
A . 梭伦 B . 苏格拉底 C . 柏拉图 D . 亚里士多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问题:

  1. (1) 说明亚里士多德是“最博学的人”。
  2. (2) 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 . 启发诱导 B . 循序渐进 C . 因材施教 D . 有教无类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  )。

A . 设计了理想国 B . 提出了“中道”理论 C . 探究了希腊城邦政体 D . 提出了“三段论”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被看作是至高的美德 ②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 

③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 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1. (1) 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

  2. (2) 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

  3. (3)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 都有中庸思想,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 B . 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主线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C . 都热衷于教育事业,创立学校,广招门徒 D . 都对知识孜孜以求,著书立说,在文化上颇多建树

漫画可以形象地反映抽象的哲学问题。右图中的哲学家可能是(  )

A . 柏拉图 B . 普罗泰戈拉 C . 苏格拉底 D . 亚里士多德
“礼”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宋石男《礼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則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纲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安乐哲、郝大维 《孔子哲学思微》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

  2. (2) 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礼”的认识,并归纳“礼”与“仁”的关系,

  3. (3) 据材料三,说明作者肯定“礼”的依据。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析“礼”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与文化养成的影响。

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在《大历史视野》中比较东西方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时指出:(他们)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比如)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他们)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    )
A . 老子和苏格拉底 B . 孔子和柏拉图 C .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 D . 韩非和柏拉图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亚里士多德说:“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 都主张以德治国 B . 都强调中庸之道 C . 蕴含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D . 体现道德在不同方面的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斯多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斯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古希腊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比由最良好的法律来统治是否对城邦或国家更有利....在由彼此平等的人组成的城邦中,一人凌驾于全体的公民之上,对某些人来说显得有悖于自然。”由此可知,亚里士多德(  )
A . 正确揭示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B . 指出公民政治素质影响雅典民主制度发展 C . 肯定民主取代专制是社会发展趋势 D . 认为法治比人治更能顺应自然和平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