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的先哲 知识点题库

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60周年 ,电影《孔子》于2009年3月30日在北京隆重开机。如果你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以下哪些的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正确的?

A . 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B .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 . 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

A . 分封制的崩溃 B . 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C . 教育向民间普及 D .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
亚里士多德所倾向的民主政治应当由(  )

A . 平民执政 B . 贵族执政 C . 中产阶级执政 D . 哲学王执政
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    )
A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 .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 .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 .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
A . 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 B . 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 . 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 D . 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  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0—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 (1) 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2. (2) 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
西方先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重视教育,并留下一段令人敬佩、发人思悟的师生关系佳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阿卡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表现出惊人的求知欲,在各个学科,都显示出超凡的才华。柏拉图曾经说过,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攻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材料二: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位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柏拉图学园的特点。
  2. (2) 材料一表明,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 (3) 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并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4. (4) 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
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其原因包括(  )

①春秋时期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②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③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需要 ④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在这里他特别强调的是(  )

A . 公民有权参与城邦事务 B . 城邦注重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C . 公民应珍视个人自由,具有个性 D . 公民应有集体荣誉感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以下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董仲舒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他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

——摘自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摘自《孟子》

  1.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所处时代的相似之处。

  2. (2)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思想的相似之处,在社会方案的设计上,二者的着眼点有何不同?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柏拉图意在指出雅典民主制(    )

A . 领袖人物完全屈从于人民 B .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 . 具有制度化、法律化特征而缺乏智慧 D . 在制度的构架和实施中有一定局限性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由真正的富人来统治。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三:国家就是家庭与公民结合成为一种完美自足的生活,所谓完美自足的生活就是说幸福与荣誉的生活。政治社会的存在是为了高贵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共同相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思想主张。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
A .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C .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D . 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中阐述的政治哲学的突出特征就是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他把社会整体视为唯一的目的,强调个人是为整体服务的工具。由此可见,柏拉图著《理想国》(    )
A . 强调对道德知识的追求 B .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C . 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D . 试图挽救城邦危机
历史上中西文化交相辉映,下列人物同属一个世纪的是(    )
A . 孟子 B . 亚里士多德 C . 达尔文 D . 曹雪芹
古代希腊文明萌芽了早期人文主义精神。下列言论体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是(    )

①知识即美德

②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人非工具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

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

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碎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孔子遂行,反乎鲁。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欧洲人经过马可•波罗以至明代西洋传教士的报道,知道东方有一个庞大的国家与复杂的文明。由于这些报道,都是选取中华文明足以称道之处,因此……尤其是启蒙运动的学者……对东方的中国常多溢美之词,…,…这一阶段过去了(18世纪以后),欧洲对东方的知识也比较清楚了,他们对中国文明的评价遂转了一个大弯,由称颂一变为轻视。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  即便20世纪的中国不断试图摒弃孔子;但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孔子又常驻心间。他提倡忠孝礼义,因为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及宇宙的和谐。……无冕之王孔子,是对其人民的命运影响最深远的人之一。而他的人民却往往最忽视他思想的深邃以及伦理的本原:那就是建立在经验与学习之上的责任与关怀。

——(法)瓦尔特:《中国史略》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齐景公对孔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儒家思想和时代特征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文明曾先后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角度分析其原因。
  3. (3) 举例说明20世纪的中国曾“试图摒弃孔子”。据材料三,说明21世纪的中国人对孔子的态度及不足之处。
  4. (4) 据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们接受思想的因素。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思想家”“尚贤”“理性”,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 苏格拉底 B . 柏拉图 C . 孔子 D . 墨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然主义者的亚里士多德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不仅应该研究理想的最优良(模范)政体,也许研究可能实现的政体,而且由此更设想到最适合于一般城邦而又易实行的政体”。……开天辟地地提出“人民主权”“普遍意志”的卢梭这样说,“我们总是在何为政府的最佳形式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从而忽视了每种政府形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最佳政府,在另一些情况下是最糟糕的政府”。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虽然指出代议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民族。同时代的马克思则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看待政制变迁,即著名的经济基础决定作为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

——摘编自杨光斌《论西方政制危机之政体条件原理》

根据材料的局部或整体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围绕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