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觉醒”的先驱 知识点题库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③①④
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

A . 提出“三大政策” B . 维护国共合作 C . 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反对国民党分裂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  )

A .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 .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 . 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 . 辛亥革命、国共合作
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①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坚决抵抗外来侵略
②反封建斗争较为彻底,废除了素丹制度,结束了帝制
③凯末尔的正确领导及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④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925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 . 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 . 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 . 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 . 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茂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1. (1)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

独立后的土耳其,在凯末尔各项措施的推进下,社会生活方面不断向世俗化和现代化迈进,尤为典型的是(  )


A . 颁布了土耳其第一部宪法 B . 工商业得到了发展 C . 实现了教育与宗教分离 D .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01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安卡拉拜谒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陵墓。关于凯末尔统治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苏俄为师,推行国家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 优先发展农业,使农业发展迅速 C . 协调工农业发展的比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 国家干预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烧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五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 . 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 B . 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着 C . 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D . 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爱因斯坦

  1. (1) 材料一体现了甘地向英国殖民者抗争的方式是什么?体现了他奉行的什么原则?

  2. (2) 根据材料一说明甘地是在调节哪两个教派的矛盾冲突?其宗教主张如何?

  3. (3) 谈谈你对爱因斯坦这句话的理解。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廷一面须将农工商各实业已办者,实心保护;未办者竭力提倡,以培元气。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louzhi,比喻国家利益外溢的漏洞),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亦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张謇全集·政治》

材料二  予之计划,首先注重于铁路、道路之建筑,运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设,盖此皆为实业之利器,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则虽全其(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亦无由发展也。

—— 《孙中山全集》

  1. (1) 据以上材料,归纳张謇、孙中山的不同经济主张,并说明理由。

  2. (2) 谈谈你对他们经济主张的认识。

孙中山在《对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词》中说:“中国现在革命,都是争个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争团体的平等、自由。所以每次革命,总是失败……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

A . 已经放弃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B . 正确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 C . 反思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D . 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凯末尔革命、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共同特点是(    )

A . 由民族资产阶级组织和领导 B . 都采用暴力斗争反对殖民统治 C . 都结成反帝统一战线进行斗争 D . 都采用高明的外交手段
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十二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
A . 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B . 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 . 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D . 印度出现盐荒
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慑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他所显示的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 . 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 . 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 C . 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 . 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
下图是“甘地在纺车旁读书”。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这种经济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 打击了英国殖民经济 B . 实现印度的棉布自给 C . 促进了印度的种棉业 D . 培养了印度国民平和的心态
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对于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而言,甘地的思想也无疑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

——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

材料二:(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

——(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

  1. (1) 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2) 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
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孙中山及甘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 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1925 年 3 月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但孙为进步奠定了基 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上继其遗业。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19,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甘地把历史上自发的非暴力抗争,不仅发展成大规模发动民众的现代政治手段, 也发展出相应的一套理论,最后也确实成为达到印度独立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 历史上传为“佳话”。 但对甘地非暴力思想也有不同意见。印度另一位政治领袖真纳就认为甘地改变了国大党 成立的初衷。在非暴力不合作的口号下,国大党发动群众斗争,最终伤害的可能是印度 的长远利益和民众利益……(家庭纺织运动)要求全国民众回归土布手摇纺车时代,尽烧 价廉物美的洋布,最后实在无法推行,不了了之。

——摘编自林达《历史在你我身边》

  1. (1) 为“超越狭隘的种族诉求”,孙中山先生作了怎样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先生晚年为“进步”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2. (2) 根据材料二,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认识①推动印度独立,产生较大积极影响; ② 政治上和经济上伤害了长远利益和民众利益,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认识谈谈自己的理

    解?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和响应,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 . 印度与英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B . 非暴力就是印度争取独立的最佳方式 C . 甘地得到印度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D . 印度各阶层人民对资产阶级抱有幻想
圣雄甘地把毕生奉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给印度和世界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甘地把经济分为正义的经济和非正义的经济。所谓正义的经济,即它与道德标准相一致;所谓非正义的经济,是指为发财、赚钱而缺乏道德行为。在甘地看来,一个社会不至于衰败而能够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人都在劳动。如果人们不劳而获,就是自我毁灭。甘地说:“如果通过采用科学的新发明,之用三万人就能生产出全国需要的商品,他对此毫无异议,问题是:剩下的人去干什么,如果千百万人失业,无工可做,因而生活困难,那就有问题了。”

——王树英《中印文化交流》

材料二:最后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1942年,日本军队已经逼近印度的国门,威胁着印度的生存,也直接影响到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在美国的敦促下,丘吉尔向印度人民做出保证:日本被战败后,印度将取得自治领地的地位。甘地和他的追随者拒绝了丘吉尔提出的条件。他们打算再开展一场非暴力抵抗运动。甘地把运动的目的归纳成一句话:“退出印度”。

——高丹《简评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三:1947年在孟加拉各地苦行游说,前后行程185公里,走访47个乡村,致力于平息宗教仇恨。8月14日子夜,印度宣布独立,普天同庆。以绝食祈祷、纺纱度过了独立日。

1948年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开始最后一次绝食,1月30日17点17分,在晚祷会场被一个印度教狂热分子枪杀,终年78岁。

——王志艳《时代印记 寻找甘地》

  1. (1) 、阅读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指出甘地发起的两场直接体现上述思想的运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最后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历史背景,并简述这次运动中甘地思想言论的特点?
  3. (3) 、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说明甘地在推动印度社会进步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