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知识点题库

在京张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了

A . “人”字形路线 B . “井”字形路线 C . “十”字形路线 D . “几”字形路线
李四光的科学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勘探石油 ②重大工程建设 ③寻找铀矿 ④预测和预防地震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在李时珍之前,我国已存在《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等药物学著作。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 . 帮助父亲更好地行医 B . 名扬天下 C . 纠正过去医书的错误 D . 入朝为官
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主要是指( )


A . 李时珍医术高超 B . 《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 C . 《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D . 《本草纲目》插图精美
李时珍在1951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尊崇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是因为(  )


A . 创立了针灸疗法 B . 编著了药物巨著《本草纲目》,对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C . 在当时李时珍挽救了很多生命 D . 在采集药物时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某中学生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了《本草纲目》,他借阅后虽然有许多读不明白的地方,但通过阅读他

①初步了解到了《本草纲目》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②认识到祖国古代传统医药学的博大和精深

③为李时珍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

④成为一个精通医术的科技青年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A .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 . 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 .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李四光留学归来后,被清政府赐予“工科进士”,是由于他

A . 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 B . 留学期间获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 C . 学习的是工程技术学科 D . 在“游学毕业生考试”中成绩优等
1964 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第二个五年计划建 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这一“独创 地质理论”还对以下哪一方面有重大贡献

A . 科化石鉴定 B . 冰川学 C . 地震的预测和预防 D . 古生物学
读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5世纪以前的中国在科技上是一直领先于西方的 B . 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古代中国发达的传统科技 C . 15世纪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促使近代科学崛起 D . 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从根本上导致中西的易位
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  )。

A . 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 . 侧重于理论探索 C . 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 . 提倡实验科学
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A . 《齐民要术》 B . 《农书》 C . 《农政全书》 D . 《四洲志》
詹天佑虽然为中国的铁路事业,一生劳苦,呕心沥血,但终未实现其初建路网的梦想,以致抱恨终天。究其原因,根本在于(  )
A . 时间紧迫,身体不佳 B . 帝国主义的刁难 C . 政府的万般阻挠 D . 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这一“独创地质理论”还对以下哪一方面有重大贡献(  )

A . 虫筳科化石鉴定 B . 冰川学 C . 地震的预测和预防 D . 古生物学
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就其地质力学作了学术报告,从而使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他报告的题目是(  )
A . 《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B .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C . 《地质力学概论》 D . 《新华夏海的起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时珍的科学创造,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刺激,更受到明代中后期文化领域掀起的革新思潮的鼓舞。他以毕生的精力研究历代医学、药物学,博览群书,批判地汲取历代医药学成果,从而完成了《本草纲目》。他把1892种药物分为16部,依次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最后是“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这种排列次序,富有实用科学价值。

——据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材料二:曼陀罗花的特性当时无人知晓,而且名称不一。李时珍按照古籍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并亲身进行了种种尝试。“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另外,经过多次尝试,李时珍还准确弄清了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知道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摘编自赵坤《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述《本草纲目》反映的李时珍的科学成就。材料一同时指出了李时珍取得成就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2) 据材料二,李时珍在药物学方面取得了什么具体成果?他采用了怎样的科学探究方法?

  3. (3)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学到李时珍的哪些优秀品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904年至1911年,中国共修建铁路约4963.7公里,其中由外国投资修筑与管理的占21%;清政府向外国借款、用外国工程师建造的铁路约占58%。1906年,时任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盛宣怀说:自建铁路“无一款,必资洋债;一无货,必购洋货;一无人,必募洋匠。”——经盛鸿《詹天佑》

    铁路所至,即其兵力与移民之所至,而附近之矿产,亦为彼所有。故分得土地之多少,即以所得路线之多少为比例。——少陵《中国国民立国之根本大计》

材料二:《说文解字注》:“人,象臂胫之形。人者,其天地之德。”“人”字的一撇一捺,象征着德和才、个体和群体。修京张铁路面临两大难题:“1800米的隧道和33%的坡度。詹天佑强调:实地勘测线路“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经过反复的勘测、比较,他设计出当时国际铁路界最先进的“人”字形线路;他关注工程建设的每个细节,最后建造成著名的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的火车采用“詹尼挂钩”,是詹天佑引进欧美铁路推广的一种新式挂钩,社会上流传这是他发明的。詹天佑在编纂《新编华英工学字汇》时,将“詹尼挂钩”定名为“郑氏车钩”,有意回避“詹”字译音。詹天佑支持保路运动、争取中东铁路权益,竭力维护中国铁路主权,认为中国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中国交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制约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詹天佑塑造的“人”字内涵。

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由中国自己出资,自己勘测、设计、修筑和管理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4年奋战,1909年9月京张铁路全线胜利完工。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建立。1912年2月,詹天佑主持建成粤汉铁路首发车站——广州城的黄沙车站。詹天佑亲自主持了落成仪式,来宾众多,场面热烈,为新生的广州城增添了喜庆的气氛。1912年3月,詹天佑又指挥筑路工人建成了粤汉铁路最艰巨的黎洞至连江口闸的路段,使粤汉铁路广东段通车达130公里,给广东革命政府有力的支持。1912年5月17日下午,詹天佑以粤路公司经理的身份,隆重欢迎孙中山视察粤汉铁路建设工程,并请孙中山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不久,孙中山就任全国铁路总监,提出建筑二十万公里铁路的宏伟计划。詹天佑积极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规划与措施,认真提出多种有价值的意见,凝聚着詹天佑的许多心血。

——摘编自王金职《詹天佑生平事略》

请回答: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是如何“支持着革命发展”的?从詹天佑身上我们能吸取到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对地震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震后,李四光根据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指出震源有可能向这个地区的东北方向发展。不久,在他所预计的地区又发生了一次地震。李四光根据同样的理论,对渤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提出预见。后来,在辽宁营口以及河北唐山发生地震的事实都证明这些预见是正确的。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多数中外地质学家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恢复经济和进行建设,急需大量的石油。……毛.泽东曾十分担忧地对李四光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李四光表示他不同意中国贫油论。他运用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亲自指导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经过几年努力,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后来在那里发现了油田。

材料三: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也是与研究古生物变化、人类起源相关的重要课题。李四光对研究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

  1. (1) 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一说明李四光在当时对地震生成和预测的研究依据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状况,说明李四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
  3. (3) 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现象?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应用价值?
下列对京张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修筑时间虽短但质量优良 B . 采用了西方的技术和力量 C . 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并建筑 D . 是近代中国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