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知识点题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某班学生以“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

表1 2012~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和农村贫困发生率

表2 2019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元)

注: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2019 年,全国有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4.1万个社会组织开展了6.2万个扶贫项目,投入资金超过600亿元。

材料二近年来,山东省某地通过“三化”管理助力脱贫攻坚。实行产业发展规模化,累计投资8.08 亿元发展光伏发电、水产深加工等产业项目;同时结合资源优势,培育了一批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种养加、乡村旅游等小型产业项目。实行项目管护规范化,明确扶贫项目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受益权归贫困户、监管权归区乡两级政府;同时,通过市场模式为产业项目购买财产保险。实行收益分配阳光化,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将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等信息全部向村民公开,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三化”管理,该地67个扶贫产业项目年收益达2300余万元,带动11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增收超过2000元。

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 (1)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 (2) 结合材料二,谈谈该地的成功做法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启示。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标准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强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报酬。自实行最低工资标准以来,其受益面不断扩大。2019年杭州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达到每月2010元。这不仅调动市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提升了杭州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是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一些私人企业,眼光仅仅盯在企业盈利上,在对待劳工权益的问题上,时常逃避对职工的责任,甚至不愿意给职工最起码的劳动保障。为实施低劳动成本战略,这些企业不惜竭泽而渔、杀鸡取卵,陷入“低成本陷阱”(为降低成本而忽略质量管理,反而导致实际成本上升或收益下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国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者的意义。
  2. (2) 运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角度,说明企业如何应对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上升的趋势。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实现这一目标需要(   )

①营造劳动光荣、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②激励劳动者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③看到工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

④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提出,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等激励方式,促进长期稳定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提出上述要求是基于(   )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让创造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②巩固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

③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

④深化科技领域分配改革,有利于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志愿性的基础上,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需要(   )

①实行科学宏观调控,加大对慈善领域的监管

②全社会树立“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的金钱观

③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激发生产要素活力

④促进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意见强调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统筹发展社会救助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由此可见,社会救助是(    )

①国家运用第三次分配手段推动社会公益事业

②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③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重要保障

④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形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在新冠疫情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2021年我国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下大力气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预期等各项工作。下列举措有助于这些目标实现的有(    )

①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政府安排就业,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②发展普惠金融,将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③通过简政放权等举措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④调整分配方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起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自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对政府调控的补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第三次分配为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确立慈善等公益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下列关于第三次分配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主要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②要鼓励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公益性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对再分配的有力补充,充分体现了社会成员更高的精神追求

④将进一步完善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材料一  2016年——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材料二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参数,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更好地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有效对接;数字化还催生了一批极具活力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如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精准医疗等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深度挖掘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县域市场的消费潜力,为其提供精准的商品供给;数字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极大地激活了数字产业的活力……可以说,数字经济将加速重构中国经济发展。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数字经济将如何加速重构中国经济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10月14 日,习.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面对新冠疫情之下的国际新形势和我国经济已由高增速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

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发挥供给创造需求的作用,推动供需匹配;需要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加快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提升扩大消费需求的物质基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的开放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开放要从沿海开放为主转向沿海、内陆、海陆联动并重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开放;要从制造业为主的开放转向服务业开放、制造业开放并重开放;从要素和市场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在学习规则和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更多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进开放。如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嵘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2019年版)》和《自由贫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等)。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消费、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相关知识,为我国促进国内循环和双循环各提出两点措施建议。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坚持和完善覆盖全民、依法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体系,统一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医保目录,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国家这一政策对扩大消费需求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构建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新模式       ②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

③减轻医疗负担,保障病有所医  ④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⑤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A . ④→③→②→⑤ B . ①→④→②→⑤ C . ③→②→⑤→④ D . ⑤→②→①→③
在求职者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就业城市成为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对下图反映数据解读合(    )

①一二线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平台高,人才短缺   ②三四线城市劳动者与一二线城市劳动者地位平等

③我国求职者具有平等就业和竞争就业的观念     ④国家应加强区域协调,引导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0年1月份起,某私营企业正式实施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将人才资源重点向产线配置,全面构建起以宽带薪酬为主导的岗位工资分配机制和多元化的薪酬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   )

①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②旨在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③是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重要举措 

④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相一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下列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 . 李某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月薪3000元 B . 王某以技术入股一家国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取得的收入 C . 孙某经营的天猫网店在促销活动中获利8万元 D . 小张在一家大型国企的月薪14000元
2021年1至6月,为稳增长,全国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3411亿元,其作用传导路径是(   )
A . 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B . 有效化解投资风险→增加居民投资收益→提升消费水平 C .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住市场主体 D . 增加居民初次分配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复工复产
  2021年是我国消除绝对贫困的胜利之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被广泛动员起来向贫困宣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热情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蓬勃开展。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    ) 

 ①各级党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②各类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③各地村民艰苦奋斗勤劳致富     ④各级政府科学决定资源配置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某省从7月1日起,全省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7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标的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截至7月底,全省13个设区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全部完成新一轮提标,全面实现同城同标,惠及全省城乡低保对象46.01万户79.92万人。此次新一轮提,意义在于(    )

①致力于城乡统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②增加劳动所得,有效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③完善低保和社会救助体系,缩小收入差距

④充分发挥社会优抚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其中“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部分如下图所示:

指标

2020年基期值(起始日期用作比较的数据)

2025年目标值(各项目标应达到的水平)

年均增(5年累计)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吨)

>6.5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64

[4]

高标准农田面积(亿亩)

8

10.75

[2.75)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71

75

[4]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

率(%)

97.8

98

[0.2]

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

科以上学历比例(%)

60.4

62

[1.6)

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

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

54

60

(9)

材料二:根据某省“十四五”规划,未来该省将持续聚焦枸杞、葡萄酒、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打造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近年来,该省在与阿拉伯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交流合作中运用跨境电子商务等手段,积极探索建设境外产品营销窗口,助推优质农产品、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业技术成果向外输出并转化应用。同时该省积极引进花卉栽培、肉牛养殖、酿酒葡萄、节水设备等多家外国知名企业落户该省,补强该省农业产业链。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的实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某省的农业发展之路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2021 年 12 月 8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 标和实践途径 。下列关于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合理可行的是(    )

①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劳动性收入

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生产要素收益分配机制

③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拓宽就业渠道,鼓励灵活就业

④加大税收、社保等的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我国社会历来有“不忠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浙江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更重视“分好蛋糕”。下列措施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A .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 . 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做大经济总量 C . 政府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 . 支持政府主导第三次分配.引导社会财富合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