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物质性 知识点题库

西柏坡时期,中共领袖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尊民爱民,救民助民,便民利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之所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因为它(  )

①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②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③是取消各种理论在工作中指导作用的关键

④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唯一保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  )

A .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C . 看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 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物质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下列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存在性 B .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同样不依赖于物质,可以独立存在 C .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D .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论语•述而》记录了孔子在渔猎时所遵循的原则: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纲,是指用在绳子上系上许多小钩的网捕鱼;弋,指用绳子绑在箭上射鸟;宿,指在巢中的鸟。)该原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自然 B . 要遵循自然规律,有效保护自然 C . 要利用有利条件,改造自然和规律 D . 要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自然资源
为推动汤逊湖旅游的发展,武汉江夏区将以汤逊湖村2平方公里半岛为核心,结合约1.5万亩水面进行总体规划,以现有景点为基础,以水面为重点,以生态环境旅游为目的,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生活圈。江夏区的发展思路体现了(  )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②改造自然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为前提

③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

④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
2016年11周24日的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天文学家最新勘测发现迄今最圆的天体,这颗接近完美球形的巨型恒星距离地球5000光年。从哲学上说(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④科学家的发现使这种物质成了真实的存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③
家里的电路断了,不用找电工,只需用笔画一下,就完成接驳。《哈利波特》里的梦幻在中关村的研究团队里变成了现实。他们所研发的液态金属可以是像水一样的流体,也可以是固体;既是导体,也可以转化为其他性质材料;甚至可以将其注入身体固化为骨骼。该团队的重要贡献在于将室温下可以流动的电子引入了印刷电子。这表明(    )

①先进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②创新更新工具,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人类把握事物本质,创造新的物质形态   ④科技进步绘制远景,事物属性日新月异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第一次提出并断定反物质的存在。1995年欧洲科学家制造出了世界第一批反物质。多国科学家共同研制的新阿尔法磁谱仪于2008年升空寻找反物质。反物质是(    )
A .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B . 属于意识范畴 C . 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 D . 是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 客观实在性 B . 运动 C . 社会历史性 D . 实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物质概念表明(    )

①物质具有客观性但又能为人们所认识

②物质是概括了一切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

③物质不仅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反映

④物质是一些具体存在的物质形态和现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中科院通过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现,宇宙中存在着质量为14万亿电子伏左右的“新物理粒子”。科学家预测,它可能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寻找的暗物质。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②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③“新物理粒子”也具有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④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历史条件推动认识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的哲学依据是(    )

①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方向

③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在哲学课上,甲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乙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对甲乙两位同学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相互对立

②甲同学说的“物质”与乙同学说的“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甲同学的观点是对的,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④甲同学是从物质的属性而言的,乙同学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而言的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几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生物不断繁衍变化,现在已知有40余万种植物,150余万种动物,还有众多微生物,他们共同组成了生物界。生物进化的一个分支动物进化。人属于步哺乳类动物,是由古猿演化而来的,而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   )

①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上帝创造的 ②非生物界是客观存在的,生物是主观和客观的同时存在③人同动物界是统一的,同生物界是统一的,同整个世界是统一的④植物界是客观存在的,动物界是主观和客观同时存在的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④
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这些发现表明(   )
A . 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 . 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 C .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 . 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运用“探究世界的的本质”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
  2. (2) 我们怎样才能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庄子·秋水》中提道,“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周易外传》中也提及“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共命。”当我们面对自然、面对动物时,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怀着敬畏的心找回与大地的根脉和亲缘。之所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   )

①人与自然本应是血肉融合的整体关系   ②人类的破坏性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自然”是:自=自己、自动,然=如此,它强调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为自然;现代人们一般把无机界和有机界统称为自然界。这表明自然界(    )

①是由人类来规定它的变化的         

②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

③具有客观实在、自我发展的特点     

④是上帝将其造好后,让其按设定运转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下列说法能体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

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③青山遮不住,毕竞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一④—③ C . ②—③—①—④ D . ③—④一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