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物质性 知识点题库

2013年4月3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18年之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

丁肇中团队发现宇宙中“暗物质”存在新线索进一步佐证了(   )

①暗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可知性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③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目前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一些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是因为(   )

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④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 .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 . 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 . 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有网友爆料称,峨眉山景区门口有些餐馆将世界级的珍稀动物髭蟾的蝌蚪当小鱼卖,此事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后,引起了峨眉山景区管委会林农水利局的注意。2014年11月27日中午,该局与峨眉山景区森林派出所联合行动,对景区报国寺区域的餐馆展开突击检查,并将缴获的峨眉髭蟾蝌蚪进行了放生。该事件也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发帖称,只有懂得保护野生动物,才能让“舌尖上的中国”继续美丽。

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20世纪末,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曾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最后一次对接飞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是这次飞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其目的是研究宇宙中是否存在“暗物质”与“反物质”。另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用实验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例如,2011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发现了迄今最重反物质粒子——反氦4。

  1. (1) 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

  2. (2) “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挤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们需要经过这个阶段完成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这一事实说明(    )

A . 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 .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 .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嫦娥二号等。这表明(    )

A . 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 . 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 . 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 . 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 .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 . 物质的根本属性 C .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D . 高山、河流的物质形态
2017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 . 客观实在性 B . 绝对运动性 C . 相对静止性 D . 可知性
2017年7月17日至26日每晚8点,10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片在展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中央部署的同时,还讲述了大量基层探索的生动改革故事。我国进行改革的依据是(    )

①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②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

③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④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动,智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要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④离开物质谈运动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为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以及引力波的观测作出决定性贡献”的科学家。引力波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②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  ③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④运动与静止的绝对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2018年国庆长假7天,贵州省接待游客近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2亿元,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基本方略的哲学依据是(    )

①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

③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
2019年2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孝钿博士等人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上发表研究成果:银河系恒星外盘展示出了翘曲结构。银河系恒星盘翘曲的发现首先更新了人们对银河系形状的认识,同时也对外盘起源提供了决定性的观测证据,为我们最终理解像银河系这样的巨大盘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关键线索。这一研究成果证明 (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思维与存在是具有同一性的

④意识是大脑对思维存在的反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9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材料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 2015年1月1日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④→①→③→② D . ④→③→②→①
为了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哲学依据是 (    )

①自然界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自然

②尊重客观规律就要顺从自然

③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人的身体是抗击病毒的“机器”。当病原体进人人体,人会发烧,升高的体温刺激免疫系统打败病毒。在理想的情况下,热量创造了一个环境,让病原体难以生存。科学家研究发现,随着自然界的温度不断升高,病原体生存的环境也在整体升温,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更加能够适应人体发烧的体温。一旦病原体适应更高的温度,人的免疫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人的免疫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表明(   )

①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②人类在受自然环境制约的同时也改变自然环境

③人类只能适应自环境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

④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依赖阶段

即工业革命以前,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清,从而造成了对自然的恐惧、崇拜与依赖(朴素的自然观)

征服阶段

即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大机器的制造获得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性增强,从而向大自然索取、宰割,妄图征服自然(形而上学自然观)

协调阶段

到了现代,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任意宰割,造成了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的生命,从而人类开始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口号(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上述材料表明(   )

①依赖到征服阶段是人类的胜利,征服到协调阶段是人类的妥协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取决于人类的自然观

③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首先是人的自然观发生阶段性质变的结果

④科学的最初任务就是发现自然界的奥秘进而去解释和改造自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