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知识点题库

某地区党委在多年实践基础上,积极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得到加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断提高。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创新反腐体制体现了(   )。

A . 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 . 制度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C . 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 . 体制创新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保证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3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随着通胀回落、经济下滑,货币政策的重心已经从预防通货膨胀转向预防通货紧缩。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国家货币政策的转变表明(   )。

A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 . 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家庭农场是个新生产物,但却是农业发展的未来,“因为现在单家单户的土地没法实现机械化,特别是如今很多年轻人离开土地了,靠老弱病残是没法维持农业生产的。这样对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非常大的威胁,所以必须有效地对土地进行流转。”这表明认识是(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的马铃薯,长期以来,其生产消费增长速度较慢。随着马铃薯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及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丰润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的成功开发,农业部2016年2月23日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材料说明:(    )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逐步代替旧事物

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③事物的价值会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矛盾双方转化的重要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宣布,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100周年后。引力波被首次直接观测到。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一扇大门,甚至可能揭开宇宙诞生早期的奥秘。这说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假设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取决于实践主体

③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对事物的假设性认识是获取真理的必要前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一“民事权利宣言书”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许多亮点。例如:首次在法律上正式确认隐私权,将个人信息明确为新的民事权利,胎儿也享有民事权力,8岁孩子可以“打酱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降至8岁并受法律保护),“QQ币”等网络虚拟财产享有法律保护等。这就是说(    )

①社会意识形态是生产方式的反映

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④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2016年10月8日,国务院出台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指出,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作为“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重要内容,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为新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这体现了( )

A . 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有机融合 B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C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D . 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
雅文学与俗文学交互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学的演进。如《诗经》中的国风是民歌的整理,楚辞中《九歌》亦来自屈原对民俗鄙词的润色。可以说,没有民间俗文学的滋养,就没有中国文学的更新:没有文人雅文学的创作,中国文学也达不到应有高度。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②文人雅士的创作往往脱离社会生活而失之浮华与空洞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01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扶贫工作在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取得良好开局,2016年全年减少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超额完成。中央之所以如此重视脱贫攻坚,从哲学的角度看,是因为(  )

①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存在矛盾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下图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

A .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B .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C . 世界上的有些事物确实是有些搞不清的 D . 主客观因素会影响人们对确定对象认识
自1986年起,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二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开山岛整整32个年头(截止2018年8月)。他和妻子坚持每天升起国旗,每天按时巡岛,护航标、写日志,与走私、偷渡等不法分子作斗争。王继才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海防事业。这主要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    )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努力追求个人价值

④利用好社会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官官相护、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今天我们落实新发展理念,仍要打好防范思想政治、宣传舆论等领域中发生的官僚主义问题,材料信息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必然代替旧观念

④要坚持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社会意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开车逆行、违法占道停车等“目中无法”的现象依然不少见。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存在一个“文明的剪刀差”:权利意识不断高涨,但法治意识还没跟上。一些人越来越懂得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却常常对法律规范表现出无知或冷漠,以致每每“严于律人,宽以待已”。事实上,珍视自己言论自由,不等于可以随意上网谩骂;希望医生重视自己的诊疗机会,不等于一言不合就挥拳伤医。权利如果不能正确行使,不仅不能成为法治进程的铺路石,反而可能变成诱发争端的导火索。正如法律格言说的那样:“在一个多少算得上是文明的社会里,一个人所能够拥有的一切权利,其唯一的来由是法律。”换句话说,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自身权益才能被保障,彼此权利都能被维护,社会的福利才能最大化。

  1. (1)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2. (2) 运用对立统一的有关知识,说明法律与自由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断深化。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道:“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任务都是为了集中解决这一社套主要矛盾。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2018年11月26日,一位科学家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十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26日晚间,百余名科学家发布联合声明称,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党关于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科学性。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百余名科学家发布联合声明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明确自2018年10月1日起个税免征额(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岀、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7次大修,也将迎来一次大变革: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費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在此之前,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自创立以来已经历了3次上调。1980年,决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并制定800元的免征额。2005年,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把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调整到1600元。2007年,决定从2008年3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此前的1600元提高到2000元。2011年,决定将个税免征额从200元提高到3500元,自9月1日起施行。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个税改革的每一步进展都是人民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的重要衡量标尺。在外有贸易战升级,內有去杠杄压力的当口,出口和投资这两架马车明显不能继续加负的情况,提升内需迫在眉睫。个税改革不负众望,不忘初心,在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基础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对国家个税改革历程的认识。

欧洲航天局借助“盖亚”空间探测器,对银河系超过10亿颗恒星进行高精准度“扫描”,科学家将“盖亚”探测器提供的恒星数据与欧洲航天局20世纪90年代发布的“依巴谷星表”和“第谷2星表”相结合,对它们共同显示的200万颗恒星进行深入分析,测算出这些恒星之间的距离。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

①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②认识对象的具体形态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③科学探索在不断超越历史条件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④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从而进入到更高一级的层次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9月1日,习.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材料一 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时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指明了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遵循。

材料二 进入5月份以来,我国供给侧的复工复产比例已经很高,但受居民消费趋于谨慎和企业投资更加保守的影响,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需求约束取代产业链供应链梗阻成为制约国内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同时,海外疫情仍然蔓延,大量国外企业仍在停产或半停产,我国大量出口订单被取消或推迟,海外市场的需求也难言乐观。面对国内消费不足和出口受阻,迫切需要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加快回归正轨。

  1. (1)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2. (2)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推动我国经济加快回归正轨。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年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积极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基于(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标与归宿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获得者朱彦夫,是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经历过长津湖战役,动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退伍后,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极限人生》,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的指引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③人是价值的享受者,更是价值的创造者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1. (1)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 (2) 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