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知识点题库

2020年8月,“2021美丽成都欢迎你”大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宣传视频全球热播。339电视塔、五岔子大桥、丹景台……一个个代表成都特色的镜头,搭配活泼、激扬的音乐,让成千上万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感受着来自成都的热情和魅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挖掘成都文化资源,彰显成都文化特色

②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立足各国民众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传播

④加强对话消除差异,实现文化融合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 特征的传统体育实践。缓抬脚,轻落步,一起一落间,太极拳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古老哲 学;静制动,柔克刚,一招一式中,太极拳浸润着东方文化的包容与力量。太极拳自17世纪 中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村形成以来,现已传遍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人数达4亿之众, 成为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一项运动,也成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对话的重要桥梁和纽 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练太极拳强身健体和以太极文化理念养心修性,成为海内外 民众防疫、抗疫的选项之一。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太极拳人遗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中国国际合作发展转型升级,呈现新气象、实现新跨越。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文化根脉

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国 际发展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崇尚“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倡导“和衷共 济、守望相助”,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坚守和追求;中国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秉承“天下一家、命运与共”的价值理念,推崇公正合理的 国际关系;中国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崇尚惠民利民。当前,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毫无 保留地分享抗疫经验,让新冠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真正成为“人民的疫苗”,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

♦合作共嬴是最大公约数

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积极参与、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促进相关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 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

合作是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安全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矢志不渝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支持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加强协调沟通,为世界经济增长、全球治理作出中国贡献;中国与欧盟完成投资协定谈判;中国与东盟十国等共15方成员签订RCEP……

  1.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 (2) 某校高三1班拟组织一场“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意”为主题的时事 班会,搜集到以上资料,请你参与其中,围绕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逻辑清晰;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50字左 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场疫情,让中国人迅速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如今也正在改变我们关于吃饭的风俗习惯。

共食还是分餐?这是一个问题。有人觉得,中国人天性爱热闹,围桌共食是中国上千年的传统习俗,我们中国人向来重视家庭,讲究亲情,一家老少围桌而坐,举箸共食,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也有人认为,共食是一种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已经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放弃;分餐确实能够降低(不能完全避免)某些疾病的传播风险,是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标配。

但人们习惯的共食与分餐制并不绝对矛盾,我们可以用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的方式来共食。公共餐具的使用是一种两全其美的策略,这种技术上的选择既保留了以共食的形式建构出参与者“共同体认同感”的饮食文化功能,又能避免个体之间的交叉传染。

“公共餐具的使用是一种两全其美的策略”,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这是我国的一件文化盛事。据此完成问小题。
  1. (1) 紫禁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它在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贴金、镂金、漆画、景泰蓝、玉石及螺钿镶嵌、硬木贴络、绸缎装裱等手段,将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紫禁城作为传统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

    ②紫禁城宫殿建筑群的独树一帜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紫禁城的悠久历史决定其文化价值,越是古老的建筑越有文化价值

    ④紫禁城宫殿建筑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2020年暑期,故宫博物院将举办“绿洲行动——600名小学生进故宫”文化公益活动、“紫禁城记忆文脉600年——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600名中学生进故宫”文化交流公益活动、“故宫楹联主题书法大赛——600名青少年进故宫”文化公益活动。开展这一系列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挖掘故宫的文化价值,推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在活动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激发爱国热情

    ③近距离接触故宫,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④进故宫,感受故宫魅力,有利于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④
一段时间以来,通俗文化、商业文化一再挤压了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但是一旦出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新颖的传统文化节目,就会催生出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深邃感情,让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同和喜欢这些节目。这是因为传统文化(   )

①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②能够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平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

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2021年3月20日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上,专家表示,三星堆大型建筑及祭祀区的确认,特别是新发掘露头的立人像、金面具、大口尊、玉琮等各类出土文物,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三星堆遗址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创造性,反映了与国内其他古文明的紧密联系,与世界古文明的交流互鉴,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提供了典型实证。

  1. (1)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国家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的理由。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考古工作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3. (3) 文物是不可替代的历史见证物。请就文物保护工作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着陆成功,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将驶出着陆平台。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这一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名字(   )

 ①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生动体现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和梦想精神 ③在太空舞台上彰显中华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了中华文化影响力④能够彰显文化自信,使各国认同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密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武,止戈为武,本义奔跑战斗,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中国武术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一直流传至今,包含了中国人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显示出其特有的包容性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在生活中享用文化

④中国人民有热爱和平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追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早在50万年前北京猿人就发明人工用火术;早在1万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种植粟、水稻等。考古成果还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这些考古发现(   )

①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力     ②说明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③以物质的方式确立了文化自信的基础   ④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中国有悠久的饮酒传统,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文人雅士品酒、写诗、作画、饯行的美谈。但后来,“酒文化”慢慢异化为另一种社交文化——“拼酒式社交”。席间人们频频举杯,看似酒酣耳热、情真意切,然而席宴散去,只剩下一群各自肝痛胃痛的人们,忍受着身体不适。这启示我们对待“酒文化”应(   )

①认识到“酒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②顺应时代发展,舍弃传统酒文化

③有鉴别地对待、批判地继承“酒文化”

④全盘否定,坚决抵制“酒文化”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
爱国主义精神、女排精神等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还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过去一年的非凡成就,国际社会赞叹我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来源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②世界各国人民对于中华文化要增强认同感

③中华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传播中能得到彰显

④中华文化以其的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尊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有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因为(   )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近年来经典诗歌渐回公众视野,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物质载体,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冬奥组委会通过借鉴2008年奥运会和近几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经验、组织设计师参与体验冬季运动,从中获取灵感。最终,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脱颖而出。

“冬梦”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标志的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志。“冬梦”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飞跃”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满,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飞跃”展现了运动员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冬残奥精神。

2022年“冬梦”和“飞跃”,以自信的方式告诉世界:中国人要梦圆冬奥、放飞理想,为奥林匹克和世界冰雪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和智慧!

材料二  2021年10月20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仪式火种台等正式发布。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宫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长信”指永恒的信念,代表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地方;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火种灯顶部,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造型风格与火炬、火种灯和谐一致。仪式火种台采用了尊的曲线造型,基座沉稳,象征“地载万物”;顶部舒展开阔,寓意着迎接纯洁的奥林匹克火种;祥云纹路由下而上渐化为雪花,象征了“双奥之城”的精神传承。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会徽设计的文化价值。
  2. (2) 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作用的相关知识,对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和仪式火种台的设计理念加以说明。
  3. (3) 在北京冬奥会比赛中,我国奥运健儿以卓越的表现,践行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为中国体育描绘出无比精彩的美好未来,向世界展示了华夏儿女无与伦比的炫丽风采。请你就如何向奥运健儿学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决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銮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疫,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习.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运用中华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作用。

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以西洋芭蕾为主体,融入了中国古典舞及现代舞元素,将中国传统英雄故事与西方经典艺术形式完美融合,唯美展现了英雄孝悌忠信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为观众奉上了一场感人肺腑的艺术盛宴。《花木兰》的成功告诉我们(   )

①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要博采众长   

②创新传统文化内容就具有永恒的价值

③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崇高精神历久弥新 

④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备受欢迎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是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策划完成的国家涵养工程,共100集,分四季播出:第一季,节目呈现的多是上古时期的陶器、青铜器等;第二季,节目主要讲述春秋战国和秦汉文明时期的文物;第三季,节目的历史范围从魏晋南北朝跨越到了隋唐时期,涵盖了书法、绘画、壁画等多个门类。据此完成问题。
  1. (1) 该片受欢迎的原因是(   )

    ①深入挖掘国宝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②中华文明在契合融媒体传播特点中“活”了起来

    ③传统文化总能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传播手段的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前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该片以回复国宝留言为引导,融合基础学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唤起受众对中华文明的感官认知,激发其对国宝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突出了文物的育人功能。该片给文化创新带来的启示是(   )

    ①要不断研究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②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重要途径的作用

    ③要大力发展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的健康文化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传播离不开央视平台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继2021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后,2022年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使人们再次看到中国传统文博美学的现象级“破壁”与“出圈”。《只此青绿》把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抽象成舞台上的人物形象,舞者们通过不同的造型和体态变化模拟山峦的层峦叠嶂,为观众呈现了“每一帧都是画”的视听盛宴。《只此青绿》再次破壁出圈说明了(   )

①赋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途径

②赋予传统文化当代美的表达能激发现代人情感共鸣

③优秀的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要完美结合、共融共生

④优美生动的艺术语言和形象能塑造经典的艺术作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中国具有5 000多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先进的文明形态。可以说,中华文化奠定了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基石,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敬畏文化、敬仰历史,我们有足够的民族自信心,也有足够的历史使命感。据此可知,敬畏文化、敬仰历史是基于(    )

①传承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基因的必然要求  

②以史正人、以史化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③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不遥远也从未远去  

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正常进行文化交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