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知识点题库

3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是各种春种作物播种、种植的大忙季节,可谓“春‘分’得意,农事繁忙”。二十四节气对我们今天的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二十四节气(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展示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有深刻影响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020年10月,习.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在考察潮州广济桥时他强调,广济桥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这是(   )

①因为文化遗产是潮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动力      ②为了深入挖掘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和物质内涵

③共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④因为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通过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充分发掘其经济价值,推动经济的发展

②奠定了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④讲好中国历史故事,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近年来,从故宫文刨产品热卖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大“火”,从青春版《牡丹亭》到直播版《长生殿》,多样化、高屑量的文化产品源于经典、活于创新,散发出独特魅力。“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某原创音乐基地以“敦煌”作为音乐专辑的选题,让传统文化与音符的碰撞中找到了全斩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中找到了平衡。

古风与青年、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生机盎然,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未减弱,反而对接时尚元素,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这让传统文化有了现代土壞,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具底蕴的精神原乡。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当年轻人走近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时,传统文化便在互动中注入了青春力量、在传承中增强着文化自信,又何愁不能“活”在当下美在当代?

  1. (1) 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什么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 (2) 学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请就如何将传承传统文化融入学习生活提出两条建议。
材料一: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婚礼备受年轻人的重视。有人用豪华车队迎亲,以奢侈喜宴祝贺;而更多新人则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这种传统婚礼礼仪既时尚又节俭,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婚礼场面,很有意义。

材料二:前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住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但我们又必须赋予她新的时代精神。

  1. (1) 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
  2. (2)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我们应如何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作为我国迄今可见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五个世纪。

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中国历史记忆的独特面貌、东亚地区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甲骨文及由此发展出的汉字系统紧密相关。”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并深刻地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许多周边国家,形成了“汉字文化圈”。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曾用汉字书写历史,各自的文字、文化和习俗也多受中华文明影响。

自发现以来,一代代专家学者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其成为一门世界性学科。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

习.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1.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2. (2) 曾经,甲骨文是少数学者皓首穷经研究的冷门绝学,离大众很远。如今,甲骨文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请你提两点建议,更好地推动甲骨文研究的发展。
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次会议上,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共同推动的中国太极拳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 次申遗成功后,太极拳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类非遗项目中唯一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申 遗有利于(   )

①营造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②保证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③进一步在全球提高保护传承太极拳的共识

④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2020年4月18日至19日,由同济大学团委、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诗传家国情词系天下心”主题诗词大会初赛举办。本次大会通过比赛答题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诗词题目聚焦爱国、团结、奋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开展这一活动(   )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提振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③形成了中国特色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1年3月26日,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回两幅火星南、北半球侧身影像,揭示了火星的真貌,也丰富我们对于太空的认知。天问一号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其中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

①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中国传统文化聚焦于科技创新

③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科技创新的动因

④科技创新能为文化传承提供载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载了130多种植物。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医和造纸、冶铁等经中亚传播至世界。回答下面小题。
  1. (1) 中医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    )

    ①源远流长          ②博大精深          ③充满智慧          ④重焕光彩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2. (2) 17年前,中医药就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医药的作用与力量,它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防治疫情则“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这表明(    )

    ①中医药增添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②中医药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中医药维护了人民健康

    ④中医药开始走向世界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奖牌名为“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北京冬奥会奖牌的设计表明(   )

①创新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转向世界性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③中华文化能够展现人们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中外文化合铸就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近年来,S省始终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在企业中,“诚信红黑榜”与银行征信挂钩,仁义、诚信、创新、和合、规矩、担当的新儒商精神吸引了全球合作伙伴纷至沓来。这些举措有利于(   ) 

 ①增强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以文化育人,促进人们道德素质的提升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④立德树人,从制度层面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岭南人饮用凉茶历史悠久、代代流传,凉茶是广东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总结出的解暑祛湿良方。随着现代工艺的应用,凉茶品牌不断丰富,有王老吉、加多宝、黄振龙、廿四味等,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及世界近二十个国家。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以经济为前提

③借助现代科技的进步,优秀传统文化才具有时代价值

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随着贸易活动,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传承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了“子民”的狭隘界限,不是将“民”归与“君”“官”相对应的位置。它既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注重关注百姓生存的积极因素,又抛开了其中"君为主体,民为从属,民为君用"的消极因素,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人民的中心地位。材料体现了(     ) 

 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②传统文化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 

 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全盘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年”越来越国际化,来自东方的“春意”越来越受欢迎,多个国家甚至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这说明(   )

①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    

②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③世界文化在交流交融中趋向一致     

④中华文化能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汉服的袖口都是宽大畅松的,代表了天道圆融,汉服的衣体展示了公平正直和包容万物的东方哲学意蕴。正是汉服“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和飘逸酒脱的外在形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深刻记忆,一直是国人心中代表中国文化的美丽“符号”。这表明(   )

①汉服文化具体内涵在世代传承中保持稳定性

②汉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

③汉服文化契合了中国人的审美视角和精神需要

④汉服文化因兼收并蓄而具有穿越时空的影响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日益火热的国货背后,是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IP、潮消费品的认可。作为当下消费担当,“95后”“00后”对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以及中国品牌更是充满信心。因此,伴随国货情怀持续提升,相关企业要深入挖掘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年轻人的情感诉求,推动国潮真正转化为长期价值。这说明(   )

①中国消费市场结构转变、提质扩容

②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③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提升社会效益

④企业要面向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文明何以不朽?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中华文明始自涓微,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 先后发祥,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 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 “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 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为 “汇”。

北京故宫文华殿的“何以中国——中华古代文明暨《国家宝藏》特展”,将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比拟为河水的 “源”“流”“汇”,借助西周何尊、长信宫灯、藏文《四部医典》等 130 多件文物重宝,系统展现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讲述“何以中国”。

阅读材料,从文化视角,阐释你对“何以中国”的认识。

21岁成都女孩雁鸿用最不起眼的材料制作古风首饰,闪亮巴黎;80后周毅用传统面塑工艺做出现代动漫人物,享誉英伦;63岁的“阿木爷爷”用“榫卯”(中国古代不用钉子的物件连接方式)做木工的视频在海内外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这些传统手工艺走红海外,对我们提升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的启示是(    )

①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筑牢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匠心营造、勇于创新,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④促进中外文化相互认同,增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22年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以冰雪运动为平台,以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为媒介,搭建世界和平之桥梁,实现“文化热潮”和“冰雪运动”的传承延续,既为奥林匹克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华文化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养分。这启示我们(   )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②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借鉴

③要加深理解本民族自身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④要立足全人类的视角寻找文化交流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