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材料一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发展特征、时代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总概括,是一种社会风气、城市面貌、市民素质、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是在城市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贯穿于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又同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精神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说用钢筋水泥铸成的建筑是城市的肌体,那么,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与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精气神。肌体和精神交汇融合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建筑”。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怎样塑造以精神文明为核心的城市精神。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谈谈对“城市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

  3. (3) 塑造城市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请用两个词汇说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精神。

2013年8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不仅有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且蕴藏着历代民众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这一评论对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启示是( )

A . 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B .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 . 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分化其他民族文化 D .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一段时间以来,最美司机、最美妈妈、最美老师等一系列“最美”人物蹿红网络,成为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传统模范人物相比,他们毫无“官方”背景,是网络推出的草根英雄。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凡是善举,无需权威部门认定,无需层层评选,只要网友认可,就可以成为“最美”。

  1. (1) 广大网民崇尚和追求草根英雄身上的真善美有何意义?

  2. (2) 怎样才能把网络打造成凝聚民族精神正能量的聚集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习.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说明,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

①必须更高地举起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火炬

②必须把弘扬抗战精神作为当前国家工作的重心

③必须把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④必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材料二: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0月31日,习.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习.平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产.党人应从红船中吸取永远奋斗的精神力量,让“红船精神”放射出灿烂的时代光芒。

红船精神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红船精神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红船精神体现时代特征,洞悉历史本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为我们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1. (1)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探究,共.产.党人如何才能做到初心不变,让“红船精神”放射出灿烂的时代光芒。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红船精神为何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3. (3) 请你以“弘扬红船精神”为主题,写两句心里话告慰先辈。(15—30字)
2008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主题为“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
A . 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保证 B .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 .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D .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为实质和核心的雷锋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内化于心,镌刻在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文明基因中。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一张张“口罩脸”一个个被汗水湿透衣背的身影,都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传递着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表明(    )

①雷锋精神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②文化能够让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精神上变得更加强大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社会的发展    ④先进的文化可以助力中华民族战胜前进中的困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 年 12 月 7 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通过总体验收,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 江口水库移民搬迁阶段的结束,也标志着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开启新篇章、新征程。 为贯彻落实习.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佥 山银山的理念,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伟大实践取得了宝贵经验。一是党委政府坚强领导,是 移民顺利搬迁的重要保证。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移民搬迁安置的制度保障。全社会动员、全社会参与、 全社会攻坚。三是无私奉献牺牲精神,是移民顺利搬迁的不竭力量。在搬迁安置中,库区移民体现出一种 移民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和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广 大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顾大体、识大局,充分展现了伟大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广大移民干 部把移民当亲人,宁可自己“跑断腿、磨破嘴”,也要让移民搬得顺心、安得舒心。四是科学规划、政策集成, 是移民妥善安置的坚实基础。规划将移民政策和移民合理诉求有机结合,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 将地方政府和移民村迁安代表的意见充分结合,做到切实可行、兼顾发展。五是精心组织、攻坚克难,是 移民顺利搬迁的有力保障。六是创新发展、持续完善,是移民安稳的思想保障。
  1. (1)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说明库区移民工作伟大实践取得的宝贵经验。
  2. (2) “库区移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3) 为妥善解决库区移民后续生活及就业等问题,如果您是水利部门新闻发言人,就相关情况在记者会 上做出说明,请列出三条发言提纲。(要求:符合民意,现实可行,每条 20 字内。)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平讲话强调,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以长征精神继续凝聚力量、激荡信仰,滋养理想、守卫初心。这表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中国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0年2月10日,习.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疫情防控绝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大局为重、以全局为先,做到令行禁止,才能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才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共同努力,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系统化工作局面。

在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继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汇聚民智,凝心聚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把握打赢这场硬仗,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1. (1)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为什么能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把握打赢疫情防控斗争。
  2. (2) 疫情防控绝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020年9月2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4岁的钟南山院士获颁“共和国勋章”。钟南山在获奖发言中表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医者的初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医者的使命。我们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为实现全民健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止!全国大力弘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因为(  )

①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弘扬民族精神能为个人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④弘扬民族精神能为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提供物质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 女各当家”“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描述劳动场面,歌颂劳动者的名言佳句大量充斥于古 代诗词歌赋中。劳动创造了生活,创造了历史,没有劳动,一切伟大梦想也就无从谈起。劳动文化 以及其所蕴含的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伟大精神几千年来哺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

有人认为,在智能化时代,无需倡导劳动教育。这种观点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递出不正确的 价值观。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 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 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劳动可以树德、增智、 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学生的成长必修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 水平。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全面发展的人。

  1. (1)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说明。
  2. (2) 运用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批驳“在智能化时代,无需倡导劳动教育”这一观点。
  3. (3) 某校开展“弘扬劳动精神”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提纲。
习.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能(   )

①确保中华民族复兴道路行稳致远

②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③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

④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年的奋斗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平总书记强调“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学习党史,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学党史,要树立大历史观,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学党史,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1. (1)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学习党史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意义。
  2. (2)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3. (3) 习.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请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写两条宣传标语。
2020年10月是抗美援朝70周年,“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努力奋斗。之所以要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因为(    )
A .   民族精神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 B . 民族精神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C .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D . 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走向强大的精神动力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 

2021年 8 月 8 日 ,第 32届夏季奥运会在 日 本东京落下帷幕 。 党中央 、国务院向中国体 育代表团致贺电 :"全团同志表现出色 ,取得 38枚金牌 、32枚银牌 、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 ,实 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 荣誉"。 16个比赛 日 ,431名运动员 ,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 ,在奥运赛场上披荆斩棘 ,圆满完成参赛任务 ,让《义勇军 进行曲》一 次次在东京奏响 ,让世界见证了"中国 实力",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精神"。

 从 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单枪匹马独闯奥运 ,到 1984年许海峰 一 击制胜零的突破;从 2008年梦圆百年奥运 ,到 2021年 777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奔赴东京赛场续写篇章 ,中 国奥 运健儿不负 党和人民嘱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畏艰难 ,敢于争先 ,迸发出强劲的中国力量 。  每块奖牌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奏响《义勇军进行曲》的背后是广大奥运健儿积极备 战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辛付出 。  他们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 ,以卓越的表现 ,践行 "更快 、更高 、更强 、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为 中 国体育描绘出无比精彩的美好未来 ,向世 界展示华夏儿女无与伦比的炫丽风采 。 

 我们要向奥运健儿们学习 ,学习他们不畏艰难 、勇于挑战 、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 自己人生 舞台上发扬奥运赛场上的"中国精神"。 

  1. (1)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分析发扬奥运赛场上的.中国精神,的意义 。 
  2. (2) 请你就如何向奥运健儿学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材料一:大型现代吕剧《杨广和》以阳信回族青年杨广和为人物原型,讲述了一个回族青年十三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的动人事迹,真实地反映了新时期新滨州的时代精神。该剧自上演以来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市民都被杨广和所展现出的新时代雷锋精神所感动和鼓舞。

材料二:在八百里沂蒙山,《沂蒙山小调》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山东临沂千百万农民逐渐成为文化创新的主角,山寨乡村呈现出新景观:“文化提高”万众参与,“文化创造”各尽其能,“文化成果”共育共享。“新农村”的精彩剧正在山东临沂如火如荼地上演。

材料三:抗震救灾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力量的有カ凝聚。在历次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舍小家为大家,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有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

  1.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谈谈在实施文化创新工程中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2. (2)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行驶在川藏、青藏公路,人们无不为壮美的高原风光所折服,无不为“天路”建设者所感动。回答下题。
  1. (1) 在建设和养护公路过程中,建设大军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这一精神:
    A . 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而貌 B . 生动演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C . 证明了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 D . 体现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2. (2) 由11万藏汉军民组成的筑路大军,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豪情壮志,餐风卧雪,五易寒暑,用生命和意志征服重重天险,硬是在“生命禁区”建成川藏、青藏公路,创造了人类建设史上的奇迹。这体现了:

    ①人类认识自然以改造自然为归宿

    ②劳动人民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

    ③不同历史阶段实践活动规模不同

    ④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