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的地位与形成 知识点题库

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 . 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B . 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 . 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D . 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材料一:一条条老街、一处处名胜,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传说、名人选事等,给一个城市烙上了独特印记,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城市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精髓、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给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材料二:城市特色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中国传统城市素来尊崇“天人合一”,尊重历史传统。但过去三十年,单一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无情地冲击着我国原生态的城市,不少城市大拆大建,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面对千城一面、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失落的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城市规划建设既要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又要体现城市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1. (1)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必须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 (2)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结合材料二说明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应如何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3. (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请你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为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两条具体措施。(要求写出选择的一个或两个理念,并提出与所选理念相对应的具体措施。)

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倡导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中华文化被世界各国认同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珠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又是实用工具。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所以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是(   )。

A .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 .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C . 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 . 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中国的祭月仪式始于周朝,到唐代,赏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中华民族赋予了“月圆”丰富的人伦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月亮文化,“团圆”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活愿景,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这表明(   )。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②月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月亮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④“月圆”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火,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十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

③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④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拔河”在我国社会历史中广为流传。201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由韩、越、柬、菲四国联合申报“拔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韩国已拥有包括越冬泡菜文化、江陵端午祭等在内共18项文化遗产。对此,我们的正确解读是

①韩国此举有文化掠夺之嫌,我国应提高文化安全意识

②要更加关注传统文化保护,提高文化保护的自觉性

③拔河文化是中国与韩国民族感情的重要见证

④韩国经济申遗体现了其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6年11月30日,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是(  )

A .   神农架 B . 花山岩画 C . 中国剪纸 D . “二十四节气”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当下面临两大危机,一是技艺失去实用空间、缺少利益回馈,二是传承人不愿意开放共享和改革创新。面对危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建立退出机制,摒弃失去实用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建设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益保障机制

③通过创新性开发、创造性转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④要求传承人服从大局,无偿开放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我国有许多跨界民族,他们地处边境地区,地域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信仰相同,存在许多跨界文化。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中蒙两国联合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成功。这表明(    )
A . 不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 .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C .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D . 中华文化有非凡的融合力包容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1. (1)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2. (2)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依据。
苗族女子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妇女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色彩布缝制而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不同地域决定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民族文化不属于本民族,只属于全世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泉州在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古泉州(刺桐)史迹”已经正式成为中国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的申遗(    )

①使遗产保护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②对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有助于我国珍贵的历史遗产得到保护

④使遗产保护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礼记·表记》记载:“般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般人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种,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因此,记载渔捞、征伐、农业诺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的重要资料。但商亡之后,占卜在周代逐渐绝迹,其文字也逐渐不为人所知。目前已知的甲骨文单字有 4300 字左右。经过 120 年来几代研究学者的不断考证,相对能够确定含义的单字有 1500 个左右。目前,甲管文研究界仍在努力释读一些尚未确认含义的关键字,“这些关键字的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祖先的社会和文化,有时一块甲骨上就一两个字是‘栏路虎’,一旦破译了这些关键字,我们就能够了解整片甲骨中的内容,进而了解我们此前不知道的历史”。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习.平强调,新形势下,要确保甲学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杯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1)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的有关知识,分析甲骨文破译难度大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甲骨文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3. (3)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请你为如何为现代生活增加甲骨文元素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清明时天地回暖,万物洁齐,春风催促农事。为祈丰收,古人形成清明春祭之习,这一天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后来逐渐形成了扫墓祭祖的礼俗。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身的传承性

②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

③文化总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创新和发展

④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包容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0年5月11日,习.平总书记走进大同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他强调,“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这告诉我们(    )

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保护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延续民族文化根脉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0年12月,我国申报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   )

①它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蕴含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③它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④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21年10月28日,上博陶瓷展的“中西交融”篇重点展示了中国瓷器如何融入欧洲人的生活以及对欧洲时尚风潮的影响。通过当时的油画作品,可以看到瓷器在西方的使用情境。一件件报富创意的欧洲加彩、镶嵌及室内除设瓷器,体现了中西审美的磁撞与交融。通过陶瓷展我们可以认识到(   )

①文化交流减少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②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③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获得了西方认同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春节庆祝新春伊始,万物复苏;中秋月圆人网,欢乐和合;七夕祝福有情人,赞美爱情……人们庆祝民族节日,是基于( )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民族节日承载着国人的信仰与情怀 

 ③民族节日是只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