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知识点题库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  )

①体现出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

②对振兴茶产业和弘扬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③表明举办文化节日活动是传播文化的手段

④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多国家认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近日出台的《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要求,整治胡同街区环境时,要准确把握街区区域文化特色,避免修缮后出现“南装北饰,内衣外穿”。这是基于(   )

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②不同胡同街区应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目前,我国农村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2亿左右,刷短视频、直播带货、做主播成为乡村新潮流。一些短视频主播或用镜头记录自己的家庭和村民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景,或通过短视频传授一些农业技术知识,表现出“深爱着家乡,深爱着脚下的土地”的强烈身份认同感。有网站还举行了“寻找乡村手艺人”短视频征集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手艺人,利用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展示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如下图)。

短视频流行的同时,伴生的一些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如部分主播过度炒作、农村留守儿童沉迷其中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短视频进入农村的积极意义。
  2. (2)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以“让短视频这一新事物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阵地,而不是社会隐忧”为主题,完成一篇短评(200字左右)。
2020年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平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习.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各国要携手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召开此次进博会的文化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咸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考古成果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所有的考古学成就都是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中国的考古学本身就有着深深的文化交流印记,中国的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考古学走向世界,也必然能够为缤纷多彩的世界文明书写靓丽的一笔,也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更深沉持久的动力。

考古成果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代表、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十九大记者会上表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文物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材料二  南平历史悠久,是闽江源头、“双世遗”武夷山所在之地、朱熹宋慈故里、山水生态之城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前,闽北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严峻,部分文化遗产处境濒危。为此,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闽北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加强闽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扶持力度。议案指出,闽北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的经典理论和精湛的建造技艺,集中展现了闽北特色风情,体现了闽北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

材料三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了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国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高度重视“习惯”、“公序良俗”的作用,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将保护民事权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注重对弱者利益的保护,将诚信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在体系结构上,民法典通过使人格权、侵权责任独立成编,贡献出一个崭新的民法典编纂结构;在立法技术上,民法典详细规定权益保护、平等、意思自治等8项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出中国智慧。

  1.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闽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理由。
  2. (2) 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的《民法典》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在孔子学院的课堂上,加拿大小伙安东尼说:“狗是人类的朋友,忠诚、勇敢,在西方被当作家庭成员,吃狗肉的行为无法理解和接受。”此言一出,韩国学生当即面露尴尬。老师问安东尼:“在大部分印度人看来,西方人吃牛肉是不是一种野蛮行为呢?”这时,安东尼表情立刻就不自然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优劣之分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人们应该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21年重庆大足石雕、奉节木雕、铜梁龙灯彩扎等9项非遗入列国务院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传统非遗文化项目入列国家名录是因为它们(   ) 

 ①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承载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医针灸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针灸申遗所基于的传导预期是(   ) 
A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标志→凸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B . 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传统医学功能削弱→研究我国医学发展的需要 C . 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D .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促进各国文化趋同
材料:国家主席习.平在访问比利时时曾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

  1. (1) 中国茶和欧洲酒为什么可以兼容并存?
  2. (2) 如何才能使中国茶和欧洲酒兼容并存?
不同国家的电影往往各具特色,有人这样形容各国电影: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等等。由此可知(   )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性大于共性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

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原因。

截至2021年,1122项世界遗产分布于167个国家。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到2021年,国先后有56项入选。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排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126个项目,出台百余部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构筑起铜墙铁壁。我国注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旨在(    )

①梳理文明发展脉络,扬前人高超智慧    

②助力经济发展势头,养民族深厚情感

③创新中华文化内涵,促优秀遗产开发    

④彰显中华文化自信,促遗产交流传播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2021年12月,中国和阿盟书法文化交流展在迪拜世博会上举行。本次书法展览把阿拉伯书法和中国书法对照展示,让参观者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到了两种文化的魅力,加深了对中阿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表明(   )

①文化交流加深了民众对各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重要动力

③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④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成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22年1月,习.平在赴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发表讲话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一强调是基于(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遗产是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③文化保护能够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相融合

④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日益走入国际舞台的中心。在此背景和形势下,电视艺术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视听语言找寻“走出去”的新路径。电视综艺节目《朗读者》《国家宝藏》等亮相戛纳春季电视节,不仅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也加深了不同国家间思想交流和文化互动。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大众传媒的发展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交融

③中国电视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为海外观众所接受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作家笔下的春节,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回忆。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年俗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

那仪式感又是什么呢?它是元宵观灯的彻夜狂欢,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赏月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仪式感是传统节日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和骄傲。我们应该以一颗敬畏之心,重视这些传统节日之仪式感,用心去体验传统精神和情感。

针对现代生活中诸多仪式被淡化的倾向,有人呼吁,举办仪式会赋予传统节日和特定活动“与众不同”的意义。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都有中华文明的踪影。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棱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