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知识点题库

材料一:

注: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占42.7%,工资收入占45.2%,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租金、红利和专利收入等)、转移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和各类补贴)仅占3.3%和8.8%。

材料二:当前,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怎样在农村“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方面差距: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呈现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5%;某些垄断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大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仅占全部城市财富的1.4%。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1%之间。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

①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已经成为社会特别关心的问题。在短短的34年里,中国从一个分配最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下列对收入分配差距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收入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

③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小康目标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人均比2010年翻一番,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关口,收入分配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下图是收入分配改革话题中网友聚焦观点统计情况。据此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


①通过提高个税税率加强再分配调节

②完善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健全“大国工匠”培养和激励机制

③制定统一的薪资指导标准实现同工同酬

④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④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一论述表明(  )

①经济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②分配公平有利于社会和谐

③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④社会公平比经济效率更重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我国将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采取持股分红等方式,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    )

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说明促进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③有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提高劳动技能

④是由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收入差距扩大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效率和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体现在(    )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就是效率

④效率高一定会带来社会的公平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合理的差距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不合理的差距则可能激化矛盾。在现实中,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高管与员工之间的差距仍然偏大,常引发热议。针对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劳动者收入    ②提高企业一线职工的工资水平

③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下列措施属于初次分配的是:(   )
A . 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 B . 加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力度 C . 运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差距 D . 取缔非法收入,整顿分配秩序
2019年11月21日,《人民网》报道,多省公布2020年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明确今年或明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至少达到9个。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A . 完善了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B . 有利于提高居民再分配收入 C . 体现了政府决定劳动者的工资 D . 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019年1-6月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

同比增幅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同比增幅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同比增幅

15294元

8. 8%

21342元

8.0%

7778元

8. 9%

全国人均消费支出

同比增幅

人均文化教育支出

同比增幅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

同比增幅

10330元

7. 5%

1033元

10%

941元

9. 5%

根据上表的信息,我们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应(   )

①制定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缩小区域差距

②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医疗负担

③积极推进文化教育产业化改革,满足精神需求

④引导居民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增强发展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道: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句话说明(   )
A .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 .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C . 公平与效率也存在矛盾 D . 没有效率也就没有公平
2019年夏季,某私营企业正式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劳动纪律、产品质量、产品创新、工作进度、团队贡献等折算成一定积分,反映和考核员工的综合表现,并把各种待遇、福利与积分挂钩。材料中的积分制度管理(   )

①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的表现

②体现了效率是公平的前提

③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④坚持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为确保“十三五”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立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联合认定机制,精准认定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这反映了(   )
A . 初次分配注重公平 B .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 . 我国坚持按劳分配 D . 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
通过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员工的积极性也会得到调动,这实际上理顺了企业内部薪酬的公平性,对调动整个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都是有好处的。这说明(   )
A .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 .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 .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必须消除收入差距 D . 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地位
某大学的一些学生发现饭卡中多出几百元,十分诧异。原来,学校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刷饭卡情况,比对困难生库,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对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元的学生进行“隐形”资助,网友纷纷评价“好暖”。这一做法(    )

① 依托大数据实现了思想和技术创新

② 利用了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

③ 在提高助困效率和维护贫困生尊严之间实现了平衡

④ 改变了资助困难生的方式,实现了从斗争性到同一性的转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某企业职工因多年不涨工资、买不起房子而干劲不足,经常有人迟到早退。新领导走马上任后贴出两条标语,一条是“工资年年涨”,另一条是“房补年年加”,职工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企业的效益和职工收入都因之而年年提升。材料表明(    )

①没有公平就不可能有效率

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③提高效率就能够实现公平

④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材料一: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建立在物质财富充裕基础上的全面追求和多样化需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是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入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材料二: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是利用比较优势切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进行国际代工,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别人的市场,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市场,原材料、机器设备和技术从国外取得,经过在我国生产加工制造装配,产成品重新输送到发达国家。我们把这种利用西方市场所进行的经济全球化,称之为“客场全球化”。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尽快把“客场全球化”升级为以利用我国庞大内需为主要特征的“主场全球化”,使我国内需对全球各国开放,使我们的市场变成全球市场,变成“虹吸”全球先进生产要素的磁场,进而依托于庞大内需,发展创新经济,进行产业升级,实现规模经济和差异化的优势,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走上去”和“走进去”。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中国依靠“客场全球化”模式所取得的巨大红利,并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积极应对“主场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