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知识点题库

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手机短信用精炼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对以上传媒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们是现代传媒

②它们是古代传媒与现代传媒的混合体

③它们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它们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 蛮拼”“ 任性” 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市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让人们重温文章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6年的年度节奏就是刷刷刷。“刷”已成为国民stle,刷微博、刷微信、刷网剧、刷直播……人们在刷刷刷中分享日益爆炸的信息世界。这说明(    )
A . 旧的传播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已经不起作用 B . 现代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 . 手机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D . 文化交流与共享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困诗词大会一之所以不叫“中国诗词大赛”,就是因为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其定位并非一场比赛,而是一场诗词的狂欢。不论是参赛选手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家聚在一起,并非为了单纯地比拼诗词背诵能力,而是以这样的一档节目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知识,分析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依据。

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教育是一种直接的文化传播媒介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现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了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材料二: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痛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要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有人认为,中医药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情感积淀,要保持原汁原味才能永续传承:有人认为,中医药凝结着传统医者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是创造精神的延续,因而继承不单单是沿袭,更重要的是超越。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如何对待文化交流?
  2. (2) 你支持材料中哪种观点,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为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7年9月“传统文化进校园,培养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在某中学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基于教育是(    )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

③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018年央视春晚继续沿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播出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共同打造“东西南北中共度多彩中国年”的电视盛宴。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    )

①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中华文化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

③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④一城一故事一曲一传奇,深谙传统文化就会有文化自信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② D . ③④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    )

①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018年8月2日,《如果国宝会说话2》完美收官。第二季继承了第一季“反差萌”的表述方式,继续用年轻化、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物。而后期技术的应用,令画面中的文物又重新恢复了千年前的光彩。上述材料表明,该节目创作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以通俗的方式,使观众近距高地领略国宝魅力

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文物光彩夺目绽放异彩

③发挥大众传媒优势,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坚信自身文化生命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在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微、微信先后推出的一组全国版海报,携各省特色美食给“武汉热于面”加油,一半是热干面,一半是家乡美食,拼成同一碗美食,以最有烟火气的应援,为武汉鼓劲!每个看到这组海报的观众,都会跟着家乡美食的那张对号入座,产生共情效应,体会到“热干面”同胞的疾苦,推己及人,引发共鸣。这组看似“简陋”的海报,得以“品效”双收,一时间刷屏。这表明(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理环境是文化差异的决定因素

②海报引发的共鸣,基于家乡饮食文化的深远持久影响

③充满温情的海报,为人们团结抗疫提供了精神力量

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敦煌的女儿”,她奋斗了56个春秋,用爱和生命践行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守住了文化之根。樊锦诗让敦煌莫高窟既“活”又“火”。她积极与国际文物保护机构合作,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创立了“数字敦煌”,通过现代展示手段给观众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艺术和价值的全新视角;通过为青少年办学堂、把敦煌的美送到大学等方式,吸引年轻人走近莫高窟来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榫卯,是一项传承数千年的木工技艺。某老匠人通过视频展现的不用钉子、胶水,只用一榫一卯做出的鲁班凳、木拱桥、会行走的小猪佩奇等木器,从中国一路火到了海外,让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绽放出令中外人士惊叹的光彩,他也被网友誉为“当代鲁班”。这说明(   )

①现代大众传媒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手段

②互联网技术推动了传统手工技艺的创造性转化

③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对外传播才有价值

④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云游览、云赏艺、云阅读……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各类线上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在“云端”开花结果,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在这里,现代传媒(    )

①发挥了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功能            ②促进了文化内容的创新发展

③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拓宽了人们获取文化产品的渠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防疫工作总要求,为科学战“疫”指明了方向。中医药专家和人才作为中医药科普传播的重要力量和传播主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为做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药积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先,发挥科普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传播的内容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优传播内容,增加优质科普知识供给,使民众在第一时间掌握和应用中医药防控知识,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要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注重传播路径的创新改革和路径研究,利用新媒体矩阵来拓宽中医药知识的传播方式,加快中医药科普速度。

最后,要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直入人心,就是要把深奥的知识讲浅显,将复杂的道理弄简单,使枯燥的内容变有趣,通过设计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组织中医药文化活动,把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中医药文化和知识送到老百姓身边。

这场科学战“疫”正是中医药科普走进百姓生活的契机,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广大中医药界人士做大做强中医药科普知识传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宝贵的中医力量。

  1. (1)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过程的合理性。
  2. (2) 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分析中医药文化在科学战“疫”中能够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
  3. (3) 某班举行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若你是其中一员,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性挑战考验人类文明成色。当前,国际上不时出现“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的喧翼,新冠肺炎疫情甚至导致一些国家加刷社会撕裂、种族冲突。国际形势越是错练复杂,越是说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文明和谐共生的任务十分迫切。2020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提出“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重大偶议。他指出,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增进各国睦邻友好,夯实上海合作组织长远发展民意基础。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是偶议者,更是行动者。上合组织媒体峰会促进媒体合作,妇女论坛开辟合作新天地,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减灾等各领城合作扎实推进;继续办好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活动,在未来3年为各方提供600名青年交流名额,培养相知相亲的青年一代。

  1. (1)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知识,说明提出“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倡议的必要性。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的举措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启示。
  3. (3) 请就促进文明互学互鉴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2020年11月6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故事浓缩成为一部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全国扶贫攻坚题材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开幕以来,包括该剧在内的67部舞台艺术作品,以线下演出、线上直播、展播等方式。在持续两个月的时间里,让更多人真切触摸到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艺术演绎生活真实,舞台映射壮阔时代。这些剧目叫好又叫座的背后,除了真实、真情、创新,更有脱贫攻坚引发的普遍共鸣,以及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精准脱贫只是人民追逐美好生活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我们只有倍加努力,才能赶上时代的脚步。青年一代,更当胸怀梦想,接续奋斗,为风起云涌、生机勃发的中华大地描绘出“叫好又叫座"的新生图景。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脱贫攻坚题材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叫好又叫座"的认识。
  2. (2) 有人认为,胸怀梦想就能创造美好生活。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解证唯物论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上新了·故宫》是故宫出品的首档电视节目,以综艺节目的形式亮相,通过“猫”的视角以活泼的口吻讲述故宫历史,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不仅引发观众的热议,还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销。这一做法(   )

①以现代传播手段为依托,扩大文化影响

②以文化产品开发为目的,拉动经济增长

③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焕发文化活力

④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满足群众需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