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联合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乃至全民的汉字书写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节目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关于汉字书写的全民关注热潮,更是创造了超高的收视率,同时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生僻字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也有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2015年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确定:2016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在湖北枣阳汉城“开写”,这无疑又为大家关注汉文字、领略汉文化魅力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遇。

  1. (1) 对于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 (2)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对生僻字产生争议的原因。

  3. (3) 请你为今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写两条宣传广告,每条不超过16个字。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帐,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化继承应(  )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④认识到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应全面承袭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

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神也将因此暗淡。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城市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独特印记。就好比,提起苏州,你会想到古典园林;提起杭州,便是西湖六和塔;提起海口,想起骑楼老街……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目前城市建设中还存在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因此,城市建设规划要接地气,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城市建设必须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1. (1) 城市发展必须续“文脉”、提“气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2. (2) 有人认为,城市开发和文物保护是城市建设中无法解决的矛盾,请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批驳。

  3. (3) 结合材料,请你用系统优化的思维为推进城市建设提两条建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近日对文物工作作重要指示时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文物工作作批示时也强调:加强文物保护,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无愧历史、无愧未来的责任心,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文物保护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要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的光彩,为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2. (2) 请你为倡导保护文物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观点鲜明 (每条不超过20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教育部通知,从2017年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

    史学专家根据大量史实研究发现: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承担起独立领导中国抗日斗争的壮烈使命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英勇殊死的斗争,其他一些中国军队也在奋起抵抗;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爱国华侨也积极支持和参加抗战。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让中国人的物质、精神、鲜血和生命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14年抗战”的概念更科学,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仅是指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只是十四抗战中从局部抗战进入到全面抗战的一个阶段。

    我们修正历史概念,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呈现历史本来面目,客观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反映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特殊贡献和巨大牺牲,警醒日本右翼、维护世界和平;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铭记血泪史、屈辱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斗争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顽强奋斗、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1) 据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教育部要求大、中、小学校教材一律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抗战”的主要原因。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的重要意义。

  3. (3) 设计一次“我为抗日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请写明这次班会的设计目的和主题思想,以体现你的核心素养和正确价值追求。(每项内容控制在10至20个字之间)

福建历史悠久,是闽江源头、“双世遗”武夷山所在之地、朱熹宋慈故里、山水生态之城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前,闽北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严峻,部分文化 遗产处境濒危。为此,20l7年全国“两会”期间,闽北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加强闽北传统村落化保护与传承扶持力度。议案指出,闽北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看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的经典理论和精湛的建造技艺,集中展现了闽北特色风情,体现了闽北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 文化。

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闽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理由。

随着社会的变迁,春节出现父母到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逆向探亲”等新风俗,人们对“家”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亲人团圆,何处不是家?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种变化体现了(  )

①人们对“家”的概念逐渐淡化

②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④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桐乡市的乌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它从一座安静的小镇成长为今天的“旅游热门地”“互联网特色小镇”,联合国专家将这里的古镇保护方式称为“乌镇模式”。保护古镇的生态和人文环境,留住乡愁,是乌镇受欢迎的秘诀。上世纪90年代,别的地方都在忙着建设新区,乌镇却在拆掉新大楼,保护老建筑,这种“拆新护旧”,看似“退步”的做法,正是乌镇在改革开放中

向前迈出的一大步。2014年,乌镇提出“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通过全域环境治理,如今的乌镇处处是风景,乌镇人也都跟着得到了实惠。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落户,开启了乌镇发展的新篇章,生活在这里的老居民也拥抱了时代的浪潮,他们全方位地“触网”。他们有的成立电商销售团队,学会了自媒体营销,把乌镇的传统点。打造成网红点;有的借乌镇浓厚的“互联网氛围”将自己的服饰设计事业送上了“快车道”。从“小桥流水”到互联网发展“弄潮儿”,“互联网+”开启了古镇的智慧生活,外表古朴的乌镇,骨子里透着潮流范儿。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乌镇这座千年古镇蜚声中外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说明乌镇在发展过程中是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3. (3)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就如何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三条建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

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④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针对文化产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发布的《面向高质量的发展:2017—2018年度文化产品评价报告》首次从国家文化建设的角度评价和思考文化产品的成长与培育,聚焦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化作品生产者应该(    )

①担当文化发展的责任,增强文化的创造活力

②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

③注重作品的社会效益,同时要兼顾经济效益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群众各种文化需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平总书记用典》于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播出。节目推出后圈粉无数,热议不休。

材料一:这一档电视文化节目好评如潮,有其历史必然性。文化“娱乐至死”的时代已成过去式,主旋律文化、正能量节目不仅叫好,亦能叫座。在大众文化讲坛上,严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精髓同频共振,传统文化节目也可以轻快活泼。以接地气的文风直抵人心,以讲故事的方式架起古今桥梁,引导公众从“平‘语’近人”中见贤思齐,

材料二:节目从习.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腹有诗书气自华》、《国无徳不兴》等12集。节目主旨精准,设计精妙,制作精致。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饣环节构成,最大程度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这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使传统文化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平“语”近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对这档电视文化节目大受欢迎的原因加以说明。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有魅力?
  3. (3) 《平“语”近人一习.平总书记用典》是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通俗传播。请你就如何通俗地传播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两条建议。
日前,香港邮政推出了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四枚,以象征团结、吉祥、和谐的中国结作为设计亮点,构图精巧细致,寓意70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科技及环境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这套邮票(    )

①在设计中引入中国结元素,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贯通

②新颖的设计说明设计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说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④体现了团结、吉祥、和谐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也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发展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从文化上看旨在(   )

①更好地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改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彰显“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 ④充分发挥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019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免费通过网络对预约公众开放,观众可以漫步宫墙上观灯,听中央民族乐团现场演奏与畅音阁传来的戏曲声,赏投影在金色琉璃瓦上的《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这表明,故宫举办元宵灯会(   )

①继承传统,对接了元宵赏灯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

②是丰富观众的精神世界,领略故宫文化之美的有益尝试

③通过网络营销提高了故宫的文化品牌和形象

④通过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天眼”到“嫦娥”,从火星到暗物质,星空浩瀚无垠,中国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互拍成像如期进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里的标语——“严慎细实确保万无一失,全力以赴誓夺圆满成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午4时47分,互拍影像图展现在大厅里大大的屏幕上,同时传来调度员“图像下传处理显示正常,两器互拍工作正常完成”的声音。嫦娥四号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类一大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指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新时代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新标杆、新高度,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从“一曲星梦东方红”到“嫦娥奔月创奇迹”,航天梦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能。这既有长久夙愿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科学研究与强国梦想的邂逅。

  1. (1) 结合材料,请你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角度,分析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里的标语给我们的启示。
  2. (2)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的积极影响。
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微信朋友圈中一则“济南老家规知道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

  ①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教育发展要摆脱古代教育的影响。上述观点(   )

①根本否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②陷入了“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③没有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没有正确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历史中总结治国理政的得与失、成与败,归纳总结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思想和经验,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时俱进坚持和完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比如,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就反腐倡廉进行集体学习,强调要研究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01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国家治理进行集体学习,强调对古代的国家治理经验,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着益借鉴。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吏治举行集体学习,强调我国古代吏治思想和做法既积累了丰富的治吏经验,其中有不少封建糟粕,我们要撷取精华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反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应如何对待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