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知识点题库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在2018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故宫博物院接受捐赠的《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丝路山水地图》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充分展示了明代中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丝路山水地图》(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③进一步印证了世界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④有助于我国丝路考古等方面的研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8年春节,中国在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陆续开展“欢乐春节”活动,通过高质量、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传递来自中国的新春问候。美国纽约的“艺术中国汇”,加拿大渥太华的“冰上龙舟节”,奥克兰的庙会等活动已在当地连续多年举办,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欢乐春节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    )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开拓国际文化市场,输出中华文化

③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中逐渐趋于一致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的看法反映了中华文化(    )
A . 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B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 .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 . 博采众长,异彩纷呈
2018年7月12日至14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战先生率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来北京参访。《人民日报》在报道连战一行时强调,“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中国人都是这一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

③携手致力民族复兴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④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人心所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一甲子岁月轮回,“山歌好比春江水,这边唱来那边和”的山歌依然传唱不息。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花山岩画、刘三姐歌谣、河池铜鼓、靖西壮锦......八桂大地上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底蕴深厚,携手描绘了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美丽画卷。材料说明(   )

①不同文化相互借鉴、逐渐趋同           ②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③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各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强调,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由此可见(   )

①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了人心相交,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③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决定了两岸必须统一

④历史实践是两岸同胞渴望统一情感产生的深层基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

④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大肆摧毁当地的文化机关,废除原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并代之以日伪的教材,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

②中华文化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强烈认同,是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我国有修史的传统,在夏商时期就有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在清代,全国各省、府、州、县都开馆修志,甚至一些家庭现在还保留续修家谱的习惯,“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是基于(  )

①文化典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
中华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情怀。人们看到美景时,会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会说“哇,真美”;表达志向时,会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只会说“升官发财”;遇到感情纠葛时,会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只会说“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特有的魅力应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基因

②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于其他民族文化

③特有的人文情怀不可忽视

④应实现创新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8年7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吉祥物蒙古彩娃在北京揭晓。蒙古彩娃以蒙古族儿童为创意原型,体现了内蒙古地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寓意和平与希望,体现了和平和友谊的体育精神内涵。蒙古彩娃的设计体现了(   )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方言是我们的文化特征。各民族语言文字、地方语言文字共同成就了中华民族文化表达的丰富性,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有深厚的情感基础和文化根基,都值得珍视。这表明(   )

①各不相通的民族语言文字是交流的障碍    ②中华各民族文化有着各自的民族特色

③我国各民族都有各自的地方语言和文字    ④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沿途穿越不同山水人文,沿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了依山傍水、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和产业风格。然而,近些年来,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建几排仿古风格的新楼,修一条仿古形态的老街,开一处贴上地域标签的文化广场……这些生硬打造“文化标志”的种种做法,仍属于走“千镇一面”的老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延续传统文化根脉。

我国是一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瑰宝。其中民歌就有蒙古族的《嘎达梅林》、藏族的《北京有个金太阳》、彝族的《阿喽喽》、苗族的《敬酒歌》等几十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寓于共性之中②伟大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民齐者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就是各民族同胞共同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结成了亲密的兄弟友谊,构筑了厚重多姿的文化基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色。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②各民族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③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④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任务依次编号。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见右图),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这彰显出(   )

①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可以使其更具魅力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某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十百千万”传统工艺人才培育工程以来,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正在成为当地扶贫脱困的有力抓手。从苗族蜡染手机套到苗绣小书包,各种非遗技艺贴合生活需求,让游客爱不释手。将非遗与扶贫相结合(   )

①推进了民族共同繁荣                ②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

③凸显了地域文化差异               ④实现了民族文化平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0年8月18日,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每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都是精品力作荟萃,令人振奋和欣喜。这些精品力作(   )

①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能展示民族文化风貌,彰显民族文化的共性

④能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②④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如右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该设计(   ) 

 

 ①坚持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创作导向 

 ②诠释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价值追求 

 ④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