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知识点题库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③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6年11月1日,习.平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领的大陆访问团。习.平指出,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消融彼此之间的隔阂,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是因为(    )

①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基

②中华文化是由海峡两岸文化组成的

③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④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了中华民族(    )
A . 民族文化的广泛认同感 B .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 . 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 . 民族文化的普遍继承性
“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天山青松根连根,民族团结一家亲……”伴随着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音乐,各族人民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超的和谐画面,一一展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MV中。MV一经发布,便被众多媒体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转发,更得到了网友的疯狂点赞。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②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南曲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剧类型,它以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在曲坛享有盛誉。在南曲艺术濒临消亡的今天,南曲艺人长期坚守,将高超的表演技艺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南曲得到传承与发展。这说明(    )

①只有融合民俗活动的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南曲艺术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独具特色的南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南曲艺术富有活力就在于其扎根于社会生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过怎样的路——这是浩荡世界中,一个民族对血脉根基的求索与追问,也是茫茫宇宙间,一种文明对自身发展历程的回溯与探寻。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已点亮文明绚烂的花火、恢弘的城址、精美的玉器、丰沛的粮食储备……他们在黄河、长江中下游、西辽河等地,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文明硕果。

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文化意义。

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
A .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 .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 .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不论是在哪里,每当这首优美的乐曲响起,各族人民都会共情共鸣,跟着乐声一同吟唱,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这种激荡在各族人民心中的情感(    )

①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体现了各族人民对找们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体现了我们共同价值追求

④深深植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心中,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藏人有藏文、回民有回语,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3000多岁的古琴、中国篆刻,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藏医药浴、妈祖信俗,还有京剧、西安鼓乐……这40项代表中国入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活着的人类财富,被列为全人类共同享有的文化瑰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④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9年1月2日,习.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特别是“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坚定话语,引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材料说明(   )

①两岸之间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紧密精神纽带

③两岸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助力祖国统一       ④中华传统文化必须要不断地顺应社会生活变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习俗各有特色,但汉字却在中华民族的演进过程中成为各族人民的通用文字,它承载着中华各民族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这启示我们(    )
A . 中华文化与各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关系 B . 中华文化的共性将弥合各族文化的差异 C . 我国各族文化将渐趋融合、渐趋一致 D . 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归属感
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如昆曲、剪纸中医、书法、端午节以及新疆维晋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藏族格萨尔王传、侗族大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都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主要表明(   )

①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必然不同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的才是最好的

④中华文化 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汕尾渔歌,是汕尾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渔歌内容有反封建的控诉,有抒发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有对新生活的由衷赞美,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沿海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汕尾渔歌从宋代就开始传唱,元、明时期在沿海广为流传。在旧时代,渔歌是“养在海里人未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渔歌融合了歌、诗、舞多种艺术形式,以舞蹈、表演唱、歌舞、舞剧、联唱、对唱、电影等形式渐渐登上各种演出的舞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特征。

每逢重要节日,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就载歌载舞,苗族的竹杆舞和花腰舞、蒙古族的摔跤舞、傣族的孔雀舞……让人仿佛走进了民族风情博物馆。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

①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②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④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020年,西藏阿里地区为保障完成“人人通”培训目标,通过编排制作双语培训教材,=积极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推进农牧民群众和村干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有利于(   )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增强交流沟通能力,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推动藏族文化更好地传承         ④保障藏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瑰宝。其中民歌就有蒙古族的《嘎达梅林》、藏族的《北京有个金太阳》、彝族的《阿喽喽》、苗族的《敬酒歌》等几十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②伟大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广西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广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0个,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9名,民族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广西民族文化的发展(   )

①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④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良渚文化中发现了具有数千里之外的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特征的玉器;晋南陶寺文化中更是同时存在西北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东北辽河流域的小河沿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或黄河下游海岱地区的大汶口一龙山文化的重要因素。这表明(    )

①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互动交流    
②中华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    
④海纳百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