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点题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现在,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出现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养老负担加大等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爱子女是自然现象,爱老人是文明现象。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银发浪潮”扑面而来,中国式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关人士指出,传统观念仍然期待家庭养老,需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子女要积极承担养老责任。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2. (2) 结合材料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就搞好家庭养老拟定一条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标语并解释其理由。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凝练。

乡贤文化是浙江省的一张亮丽的名片,S市利用丰富的乡贤文化资源,广泛传播和颂扬优秀的乡贤精神,使乡贤文化渗透到各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中,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说明(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文化建设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④传统道德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6年11月,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向全省中小学教师等征求意见。

    教育部制定的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是大规则,相对笼统,没有区域差异,适用年龄段并不明确。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要把《守则》细化,把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对照教育部2004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分为二,分作初中版和高中版,更有针对性,体现了时代特征、浙江特色,讲究实用性,内容大于形式。

    相比2004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浙江版”增加了不少内容。中小学都增加的内容:学会低碳生活,注意节约水电;记住父母的生日,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不挑食,按需取食,实行光盘行动;上健康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规范要求小学: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国旗、国徽的含义,会大声自豪地唱国歌;在升国旗、奏唱国歌的各种场合,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学会一至两项体育运动,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而对高中则要求: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多质疑多提问,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态度要诚恳……

  1. (1)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修订的合理性。

  2. (2)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浙江省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3. (3) 参照《高中生日常行为规范》,某中学开展了“学规范,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活动。围绕这一主题,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材料表明(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②离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就没了精神价值的支撑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第四届“买得起的艺术展”于2016年5月13至1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与其他艺术展令人望而却步的价格相比,“买得起的艺术展”价格非常亲民,所有艺术品的定价为一千港元至十万港元。展览还特意为参观者提供清晰和透彻的购买提示,包括有关不同的艺术演变进程和基本艺术技巧知识等,让新手对所购买的艺术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此项活动(    )

①旨在让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在市场上得到检验和体现

②在寓教于“购”中激发参观者对艺术的兴趣

③有利于提升大众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

④能够满足大众对艺术作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3月,数字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经济发展开启新篇章。

材料一:数字经济带来新职业的出现,产生了体验师、网络作家、网络主播……依托技术进步和数据共享创新就业形态,产生了合同工、兼职、外部专家……数字经济促进劳动者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劳动者更愿意从事灵活性与自主性更高的工作,根据国际咨询公司测算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整体数字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4万亿美元,总就业容量达1.13亿人,预计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美元,总就业容量达4.15亿人。

    数字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关键基础设施薄弱。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数字鸿沟明显;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公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信息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公民终身互联网教育体系有待加快构建和完善。

材料二:数字素养,是指人在数字环境下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获取信息,评价、整合、交流信息的综合科学技能和文化素养。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条件下,数字素养越来越成为劳动者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和素养。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努力提升公民的数字素养,我国正逐步建立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街接,职前教育、职后教育与培训相互贯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

  1. (1)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就业的意义,并针对数字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 (2) 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教育在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中的作用。
要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保持高度的价值观自信,充分展现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真理力量,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更好地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保持高度的价值观自信(  )

①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

②才能凝聚共识,防止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③才有执着的坚守和自觉的践行

④才能在思想意识多元背景下消除公民价值观的差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7年12月12日,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影大会在北京举行。习.平在大会上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推进家风建设需要(    )

①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道德

②弘扬以家庭或家族为中心的家规家训

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

④构建个人与社会、国家的良性互动关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

习.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  )
A .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B .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C .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D . 用人以德,唯德是举
研学旅行学于游、寓教于乐,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研学旅行的开发,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提升研学文化品味。这要求我们(    )

①充分利用区域内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②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研学旅行的过程

③以“育人”为主要目的,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④把研学旅行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9年1月19日,“中国网事·感动2018”年度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感动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乐观豁达、执着信念诠释自己,用责任担当、无私奉献温暖他人,他们用点点滴滴的感动默默浇筑起人间大爱。这一评选活动有利于(    )

①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②传递正能量,清除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不良影响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精神引领

④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多元化的道德价值取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是因为(   )

①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引领风尚,促进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②涵养、传承、倡导好家风才能营造清明和畅的政风、党风、民风

③家风仅仅属于私人的,但良好的家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

④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品德操守等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全国2019年文化进万家活动以中国梦为主题,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组织发动全国文艺工作者在元旦、春节期间,深入基层单位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为百姓送去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这一活动(   )

①有利于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②有利于辩证认识优秀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人民日报》在谈女排精神时指出,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民族复兴征程,本身就内含着精神力的塑造和比拼。这主要强调(    )

①精神文明进步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  ②精神的力量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精神文明建设对民族复兴的重要影响  ④精神的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物质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又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时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以高远的志向砥砺奋斗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必成于实。立德也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何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如此才能做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平总书记曾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材料二:信仰构成人之思想灵魂,事关人之成长成才。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立德铸魂,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当前,不同思想文化观点交流交融交锋,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青少年如何才能担当起未来发展的重任呢?为此,要不断探索学校教育新的“打开方式”,使之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如同一颗种子,种在年轻一代的心中,使广大青少年在都爱听、真相信中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1) 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的知识,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在理想信念的教育中,为什么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不偏私,正直。”公正简单的说就是公平正义,公平包括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

①公正是我国公民理想信念的核心内容    ②公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③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④公正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国家主席习.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此举意在(   )

①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引领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②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④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兴起攀比风、浪费风,既侵蚀社会风气,也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这(   )

①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利于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④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