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社会作用 知识点题库

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来讲,工作能否打开局面、不断发展,往往与那里的领导者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善于提出正确的工作思路有很大关系。领导者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能够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善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提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新思路、新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通过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结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硕果。这是因为(   )

①创新意识要求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创新可以推动科技进步,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创新可以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④创新可以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新闻不是描红出来的”,新闻报道也不是人云亦云的产物。因此,作为新闻报道应该坚持的哲学原则是(   )

①坚持以时效性为第一原则,注意新鲜、及时

②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遵循客观性原则

③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承担社会责任

④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寻求新颖突破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6年爱因斯坦预测引力波的存在,在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科学家于2016年2月11日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于两个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证实了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最后一项预言,震动世界。引力波是加速中的质量在时空中所产生的波动,也被比喻为时空的“涟漪”。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都会对周围的时空产生影响,其作用的形式就是引力 波,广义相对论的其他预言如光线的弯曲、水星近日点进动以及引力红移效应都已获证实,唯有引力波一直徘徊在科学家的“视线”之外。引力 波探测为人类开启了宇宙观测的全新窗口,将为我们揭示宇宙新的奥秘。

    LIGO的发现让我国科学家对中国引力波研究充满期待。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张新民认为,我们必须抓紧,创新而不是跟踪,希望借此机会更大推动国内引力波研究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表示,由于国内引力波研究基础薄弱,所以“阿里实验计划”将通过国际合作来实施,引进国际团队,而我们也参与国际在南美的实验,以此快速提升我们自己的研究能力。

  1. (1) 结合材料,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发现引力波的过程之所以艰难的原因。

  2. (2) 有人认为,“我国的引力波研究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不能跟在西方国家后面亦步亦趋,否则永远不能超越”。你赞不赞成这一观点?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3. (3) 根据上述材料,请为抗美援朝创新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凝练,每条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每一次太空探索都会拓宽、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的思维与活动半径,为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的可能。从中可以看出(  )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实践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人类追求真理的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今年春节前后,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担纲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爆款,和《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宴,被誉为“综艺文化清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背书,而是能够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材料二:《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成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

  3. (3) 材料中“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请你就激发公众读书之热情,邂逅传统文化之美好拟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言简意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互联网思维变革制造业。小米手机根据用户需求,研制出了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老人功能,小米手机因此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这表明  (    )

①广告营销是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

②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④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习.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强调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展理念创新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据此回答题。
  1. (1) 下列关于创新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 理论创新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B . 创新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C .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 制度创新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
  2. (2) “发展理念创新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 . 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C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 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人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   )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认识具有普遍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首次海城可燃冰试采成功。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天舟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这一切充分证明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正确性。之所以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因为(    )

①创新是推翻已有认识产生新认识的过程

②创新是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③科学技术的每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④辩证法的本质在于批判一切现有东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习.平总书记指出,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这体现了(    )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转化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④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可以不断扩大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潜力。下列属于体制机制创新的有(    )

①我国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

②我国研制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试飞成功

③我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④国家提高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并规定由个人全部支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从智能可穿戴设备,到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医疗、AR/VR等热门词汇的兴起,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引领一场新时代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环节,催生新经济、新产业,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从哲学角度看,这意味着(    )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实践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③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更新生产工具

④观念创新助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5G是一个大的标准体系,其中包括许多当前技术的演进,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向4G技术兼容,也需要一部分相对革命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无缝升级,顺利向2020年及更长的未来过渡。可见(    )

①在与传统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才能实现科技的创新

②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可以实现对既有理论的突破

③科技创新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④以革命批判精神否定过去的观念,才能实现科技创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工信部2019年6月6日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5G时代已经到来。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慧港口、智能制造……一个个创新应用,有望迎来更迅猛的爆发,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美好。这表明(   )

①一切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志而变的“人化”的联系

③理论创新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

④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年10月1日至8日,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大型主题报道《坐着高铁看中国》,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从大漠戈壁到江南水乡,无数银龙穿云破雾,贴地飞行,奏响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壮丽乐章,展现流动中国的美丽画卷。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发展势头之迅猛令人惊叹不已。截至2020年7月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我国高铁自主创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内高铁网的建成,而且还不断走向世界,大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坐着高铁看中国,不仅领略流动中国的创新之盛,而且还能体验流动中国的绿色之美、文化之美。在成贵高铁上,文旅宣传员刘永仙身着隆重的族服饰,向旅客们展示各种漆器物件。她介绍:“这是来自大方的族器,明朝时期可是贡品。我们的工艺品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了,成贵高铁开通之后,为我们出去宣传大方器提供了很大帮助,不仅仅使我们走出去更方便了,还能让全国各地的人来大方欣赏这里的民族民间文化技艺。高铁网的建成不仅拉近了中国各地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中国人共同富裕的步伐,也给中外文化交流増加了助推力。

  1. (1) 阅读材料一,运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知识,说明我国高铁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如何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2. (2) 阅读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谈谈我们对待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合理态度。
  3. (3) 请针对我国高铁技术创新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其方法论依据。
《求是》杂志发表习.平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文章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牛鼻子”指出了辩证否定的实质

②抓住创新是基于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是基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只要创新就能促成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基础上,用“十个明确"概括了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十个明确”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佐证了(   )

①实现理论创新必须关注现实的需要,回答时代课题

②真理在被实践的否定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向前发展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为社会变革提供科学指导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我国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畅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保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潜力。

过去的2021年,在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出了一份极为不易、亮点突出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夯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1. (1) 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的特征”的哲学知识,谈谈新征程中我们应如何继续保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 (2) 某地举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请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写一条具体措施,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曾几何时,将汉字输入电脑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巨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无数工程师付出了辛勤努力,创造了五笔字型、拼音等多种汉字输入法。随着半导体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方式也逐渐流行起来,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更加便捷。这表明(    )

①科技创新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②生产力的发展助力人们的实践创新

③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④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