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选择与适应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 . 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了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 .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协同进化
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减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   )
A . 适应的普遍性 B . 适应的相对性 C . 适应的多样性 D . 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下列有关“选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病毒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 . 人为因素也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 除草剂的使用对抗药性杂草类型的数量有选择作用 D .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基因型,对有利变异进行积累
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肉苁蓉,该植物生活在另一种植物梭梭的根部,从梭梭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肉苁蓉与梭梭的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B .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比我国南部森林的多 C . 梭梭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 肉苁蓉对沙漠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东非的马拉维湖和坦葛尼喀湖中长期生活着多种丽鱼,由一个或几个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其中马拉维湖有300-500种,坦葛尼喀湖有200多种。由于具有相似的生境,两湖具有形态结构相似的丽鱼(如图),但马拉维湖中所有丽鱼间的亲缘关系,都比它们与坦葛尼喀湖中任何丽鱼的亲缘关系近,反之亦然。

图片_x0020_1465878630

  1. (1) 马拉维湖和坦葛尼喀湖中丽鱼种数的差异属于______多样性的差异。
    A . 遗传 B . 物种 C . 生态系统 D . 生境
  2. (2) 两湖中各种丽鱼都有与其独特的摄食习性相适应的高度特化的额。根据现代进化理论, 使同一湖中丽鱼的额发生差异的内在因素是不同的额与摄食习性相适应是的结果。
  3. (3) 坦葛尼喀湖中的200多种丽鱼是由一个或几个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因适应不同环境  而进化成不同的种类,这种现象称为
  4. (4) 根据题意,下列关于图中丽鱼亲缘关系远近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 . 由于形态相似,B鱼与B'鱼的亲缘关系最近 B . 由于形态不相似,B鱼与C鱼亲缘关系最远 C . 虽然形态不相似,B鱼与C鱼的亲缘关系比B’鱼近 D . A鱼与C鱼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亲缘关系较近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茄科植物是经济价值最大的植物类群之一,常见的有番茄、茄子、辣椒,还有酸浆属植物如毛酸浆(俗称姑娘果)等。茄科的花萼在受精后一般不落,成为果实的附属结构。酸浆属植物的果萼会显著膨大,甚至形成完美的“中国灯笼”状结构,这种权为罕见的进化现象称为形态创新。

研究发现,酸浆属“中国灯笼”的进化发育受激素和遗传双重调控,其起源与雄性育性偶联。首先,“中国灯笼”仅在受精后才能形成,表明其发育受到受精信号的调控。其次,“中国灯笼”的起源有其遗传调控基础,“中国灯笼”的起源与M2基因在花器官中的异位表达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灯笼”的发育还与M3基因有关。在毛酸浆中,M3基因只表达在花器官中,它编码M3蛋白,可以和M2基因的启动子结合。而在番茄等茄属植物中,M2的同源基因S6在花中表达极低,这可能是由于M3蛋白结合了S6基因启动子上的G-BOX元件,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没有形成“中国灯笼”。在毛酸浆中,M3蛋白与MAS蛋白互作形成二聚体,结合在M2基因启动子中变异了的G-BOX元件,所以对M2基因表达的抑制显著降低,使得M2基因异位表达到花部器官,从而形成“中国灯笼”。这些与“中国灯笼”形成和发育有关的基因,还调控雄性育性。敲降M2基因后,“中国灯笼”变小,花粉数目显著降低,甚至无花粉,无“中国灯笼”形成;过量表达M2的同源基因使得马薯和拟南芥均产生膨大的花莩。敲降M3基因,花粉中的淀粉积累受阻,花萼增大;同时M2基因的表达在花萼和雄蕊中显著升高。M2和M3双基因敲降后,可以产生形态正常的花,成熟花粉的比例提高,但仍有约30%的花粉不能成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酸浆属植物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茄科植物的“中国灯笼”状结构,这一性状的形成是长期的结果,其原因是M2基因发生了,形成特定环境的新类型。
  2. (2) M2基因在酸浆属花的发育中具有两个重要作用:“中国灯笼”的形成和
  3. (3) 根掲“中国灯笼”的遗传机制,用衛头、+(表示促进)和ー(表示抑制)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番茄等茄属植物没有形成“中国灯笼”的原因:M3基因--- ---- “中国灯笼
  4. (4) 由于“中国灯笼”的起源与雄性育性相偶联,一种观点认为这一结构的形成只是生物育性改变的进化过程中的副产品,是“搭车效应”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灯笼”确实对果实的保护起到微环境的作用,属于有利变异才得以保留。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
我国科学家合成了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了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B . 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 . 染色体上的 DNA 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D . 酿酒酵母的抗逆性突变是逆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据报道,国内某女大学生感染了超级细菌——MRSA,该细菌对多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患者经医院抢救21天, 最终脱离危险。关于MRS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MRSA与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染色体 B . MRSA接触到了抗生素后,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 C . MRSA也含有细胞壁,但成分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同 D . 加大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是治疗MRSA患者的有效途径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种群基因库之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它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⑤自然选择导致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①③④
如图表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物种形成的进化机制

  1. (1) 生活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的蒙古冰草的总和称为.种群1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多样性。
  2. (2) 由冰草原种群进化成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个物种要经历几百万年的历程,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其形成的过程,经历了生物进化环节的突变、和隔离。b的实质变化是。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1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蒙古冰草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自然选择可打破遗传平衡 B . 自然选择可导致适应或隔离 C . 自然选择可使变异得到定向积累 D . 自然选择可导致基因座位的改变
滥用抗生素的第一危害是带来细菌耐药性问题,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现代遗传学认为细菌耐药基因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 B . 滥用抗生素对细菌的定向选择作用属于人工选择 C . 施用某种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细胞中相应耐药基因频率上升 D .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定向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的结果
某地草地贪夜蛾(二倍体)幼虫大量啃食植物的茎和叶,严重危害农作物。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对其防治一段时间后,其抗药性快速增强。研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抗性相关基因a可突变为a1、a2。对该地草地贪夜蛾的基因型及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草地贪夜蛾的基因型及比例

项目

基因型/%

aa

aa1

aa2

a1a1

a1a2

a2a2

比例

20

18

24

1

15

2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a1、a2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 . 该种群中a1、a2基因频率分别为17.5%和41.5% C . 有机磷杀虫剂的主要作用是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D . 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快速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C .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 无论是有利突变还是有害突变都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DT在开始使用时杀虫效果很好,长期使用后药效会明显降低,即使增加药剂的用量,杀虫的能力也不如当初。医药上,金黄色葡萄链球菌对青霉素有明显的抗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害虫和金黄色葡萄链球菌有不同的抗药基因 B . 药物起选择作用时直接作用于生物的基因型 C . DDT和青霉素都属于化学诱变剂,可提高突变频率 D . 害虫与农药、细菌和抗生素之间会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生活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剑喙蜂鸟有超长的鸟喙,该种鸟喙专门从西番莲11.4cm长的花冠中吸食花蜜,而西番莲则将剑喙蜂鸟作为专用传粉使者。剑喙蜂鸟和西番莲进化关系的形成是(  )
A . 西番莲大量繁殖的结果 B . 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蜂鸟频繁使用鸟喙的结果 D . 定向突变的结果
许多生物特别是动物,在不同的生活季节中,数量存在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形成一个瓶颈样的模式图(如下图所示, 为抗药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填“是”或“否”)。为什么?
  2. (2) 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性个体大多被杀死了,保留下来的大都是抗药性个体,这是由于的选择作用,其实质是增加了的频率。而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作用时,敏感性个体反而被选择,导致下一代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升高,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是(   )
A .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B . 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C . 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适者生存 D . 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
化石等证据,达尔文自然学说、拉马克的观点都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近的地层中生物化石复杂高等,无低等生物的化石 B .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可引起生物的不定向变异 C . 鲸鱼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吞食浮游生物,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D .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各种适应特征的形成是环境进行选择的结果
作为哺乳动物的海豚和鱼类在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观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只要保证海豚种群内个体自由交配就能使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B . 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海豚种群数量减少而增加 C . 海豚基因库中的大部分基因更接近于鱼类基因库中的基因 D . 海豚在水中生活是定向选择与定向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