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知识点题库

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对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某农民种的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该农民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这样能避免小麦减产 B . 若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于幼年人会患呆小病,对于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 C . 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D . 激素对于维持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激素的含量越多越好

图甲表示不同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和图乙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 . 图乙植物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若为图甲c点对应浓度,则远地侧为d点对应浓度 C . 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D . 图甲中若曲线 II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I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如图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同时存在对茎切段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B . 图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作为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 C . 图中幼根a侧生长素浓度若在曲线C点,则b侧生长素浓度一定在F点 D . 图中侧芽b和顶芽a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为A和D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 . 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影响不同,A点促进芽的生长,D点抑制芽的生长 B . 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中茎对生长素最敏感 C .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 D .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太灵敏
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1. (1) 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组成受体的元素主要有哪些?
  2. (2) 被激活的“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 Ca2+ , Ca2+促使细胞内的H+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3. (3) 组成细胞膜的氨基酸约种,他们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的不同.
  4. (4)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很多,例如: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红细胞中运输氧气的、抵御病菌侵害的等等;导致这些蛋白质功能不同的原因是: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会相同 B . 同一植物发育程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C .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向光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 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对基因组表达的调控促进植物的生长
食用的“香椿”一般是香椿树的芽和幼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香椿”在春季集中采摘顶芽后,侧芽数量增加的原因是解除了
  2. (2) 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香椿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将处理过的香椿树插条用浸泡法分别放在4种浓度的2,4﹣D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浸泡法处理香椿树插条,与沾蘸法相比,所用的浓度,所需处理时间

    ②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与浓度为8PPm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5PPm的2,4﹣D溶液对插条的影响是

    ③若要探究2,4﹣D促进香椿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2,4﹣D浓度的取值应设在ppm范围内.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以下关于该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结果是: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 B . 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C . 此实验可以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 . 若将实验的单侧光改为无光处理,则a′和b′均表现为不生长
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距顶芽由近到远依次是侧芽1、侧芽2、侧芽3) ( )
A . B . C . D .
如图为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A . 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 . 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 . 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 .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植物体内含量多而高效 B . 在植物体内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 C . 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 D . 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B . 生长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 . 在缺氧环境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不受影响 D . 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若图甲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D B . 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③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中C表示,则④侧生长素浓度小于C C . 若将图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⑥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 经浓度大于10-6mol.L-1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
下图甲表示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图乙表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     )

A . 图乙茎3、茎4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图丙中的C点之前和C点之后 B . 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 C . 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 D . 对于植物不同的器官来说,对应图丙中的浓度B存在差异
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0

A . ③组弯曲的原因是右侧细胞的数量多于左侧 B . 若将黑暗改成光照,进行该实验,也能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 . 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 . 设置⑤和⑥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 
A . 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进行 B . 研究蝾螈细胞核的功能实验中,将其受精卵两部分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 C . 验证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实验中,甲组用锡帽盖住尖端,乙组去掉尖端 D .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放射性元素S、P标记同一噬菌体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如图所示,P点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   )

A . 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 . 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 . 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 . 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在透明培养缸中培养水稻,发现水稻种子的根具有明显的负向光性,进一步测定根尖的生长素含量,发现照光前其两侧的生长素含量相当,照光后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生长素含量高2~4倍,总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横向运输,运输的方式不是自由扩散,据题干信息判断依据是:
  2. (2) 将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后的水稻幼苗置于营养液气雾中进行培养,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条件下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单位时间内的生长量如下表,弯曲角度如图。

    ①       数据证明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根据 (填组别)对照说明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

    ②       综合分析生长素作用特点、根的特性和生长素分布规律解释根负向光生长的原因是:

  3. (3) 研究表明,根的感光部位是根冠,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简要实验思路:
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与作用效应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由图甲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种器官可以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 B . 由图甲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时,对根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 C . 图乙中根的b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茎的背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 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