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图﹣位似变换 知识点题库

已知点A的坐标是(2,1),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图像与原图形的位似比为2,则点 的坐标为(  )
A . (1, B . (4,2) C . (1, )或(-1,- D . (4,2)或(-4,-2)

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4)、B(﹣3,1)、C(﹣1,1),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在第二象限内将△ABC放大,放大后得到△A′B′C′.

(1)画出放大后的△A′B′C′,并写出点A′、B′、C′的坐标.(点A、B、C的对应点为A′、B′、C′)

(2)求△A′B′C′的面积.

如图,在6×8的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原点O和△ABC的顶点均为格点.

  1. (1) 以O为位似中心,在网格图中作△A′B′C′,使△A′B′C′与△ABC位似,且位似比为1:2;(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2. (2) 若点C和坐标为(2,4),则点A′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SA′B′C′:SABC=

如图,将△ABC在网格中(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依次进行位似变换、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后得到△A3B3C3

  1. (1) △ABC与△A1B1C1的位似比等于
  2. (2) 在网格中画出△A1B1C1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A2B2C2
  3. (3) 请写出△A3B3C3是由△A2B2C2怎样平移得到的?
  4. (4) 设点P(x,y)为△ABC内一点,依次经过上述三次变换后,点P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1)、B(﹣3,2)、C(﹣1,4).

①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二象限内画出将△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后的△A1B1C1

②画出△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2B2C.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1),B(﹣1,4),C(﹣3,3).

  1. (1)     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 并写出A1点的坐标及sin∠B1A1C1的值;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1:2,在y轴的左侧,画出 将△ABC放大后的△A2B2C2 , 并写出A2点的坐标;

  2. (2) 若点D(a,b)在线段AB上,直接写出经过(2)的变化后点D的对应点D2的坐标.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ABC和△DEF的顶点分别为A(1,0)、B(3,0)、C(2,1)、D(4,3)、E(6,5)、F(4,7).

按下列要求画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向y轴左侧按比例尺2:1放大得△ABC的位似图形△A1B1C1 , 并解决下列问题:


  1. (1) 顶点A1的坐标为,B1的坐标为,C1的坐标为
  2. (2) 请你利用旋转、平移两种变换,使△A1B1C1通过变换后得到△A2B2C2 , 且△A2B2C2恰与△DEF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非正方形),写出符合要求的变换过程.
如图,原点 的位似中心,点 与点 是对应点,点 ,则 点的坐标

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格点△ABC,已知A、B、C三点的坐标分别是A(1,0)、B(2,-1)、C(3,1).

  1. (1) ①请在网格图形中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2倍,画出放大后的△A′B′C′;

    ③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

  2. (2) 写出△A′B′C′的重心坐标.
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单位1,△OA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解答问题:

  1. (1) 请按要求对△ABO作如下变换:

    ①将△OAB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O1A1B1

    ②以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1,将△ABC在位似中心的异侧进行放大得到△OA2B2.

  2. (2) 写出点A1 , A2的坐标:
  3. (3) △OA2B2的面积为.
已知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 .

图片_x0020_100010

  1. (1) 画出
  2. (2) 以B为位似中心,将 放大到原来的2倍,在右图的网格图中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3. (3) 写出点A的对应点 的坐标
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2×12的网格中,已知点O、A、B均为格点.

  1. (1) 在给定的网格中,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线段AB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线段A´B´.(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画出线段A´B´.
  2. (2) 以线段A´B´为一边,作一个格点四边形A´B´CD,使得格点四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作出一个格点四边形即可)
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间连接为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 就是格点三角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

图片_x0020_100004

  1. (1) 以O点为位似中心在 轴的左侧将△OBC放大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在该坐标系中画出图形;
  2. (2) 分别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B′、C′的坐标;
  3. (3) 如果△O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
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

图片_x0020_100022

  1. (1)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出△ABC的位似图形,使它与△ABC的相似比是
  2. (2) 点C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3. (3) ∠A的正切值是
如图,在网格图中,以D为位似中心,把ΔABC放大到原米的2倍,则点A的对应点为(    )

A . O B . E C . G D . F
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与△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且它们的顶点都为网格线的交点.

⑴在图中画出点O(要保留画图痕迹),并直接写出:△ABC与△A'B'C'的位似比是  ▲

⑵请在此网格中,以点C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A1B1C , 使它与△ABC的位似比等于2:1.

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2),B(-5,-4),C(-1,-5).

( 1 )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

( 2 )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A2B2C2 , 请在网格中画出△A2B2C2 , 并写出点B2的坐标.

如图,△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1),B(1,2),C(4,3).

  1. (1)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A1B1C1 , 作出△A1B1C1 , 写出A1 , B1 , C1的坐标;
  2. (2) 四边形AA1B1B的面积为
如图,在4×7的方格中,点A,B, C, D在格点上,线段CD是由线段AB位似放大得到,则它们的位似中心是(     )

A . 点P1 B . 点P2 C . 点P3 D . 点P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是A(0,﹣2),B(6,﹣4),C(2,﹣6).

⑴请画出与△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

⑵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为原来的 , 得到△A2B2C2 , 请在y轴左侧画出△A2B2C2.

⑶在y轴上存在点P,使得△OB2P的面积为6,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