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知识点题库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底部还留有硫酸铜晶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正确的是(  )

A . 溶质的质量增加    B .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 所得溶液颜色变浅 D . 溶质溶解度变大

为探究固体A、B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小明同学实验如下: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粉末A和粉末B(A、B均不与水反应),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并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横坐标表示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质的质量)。

  1. (1) 所加粉末A和粉末B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2. (2) 当加入30g水时,A溶液的质量为

在t℃时,把一定质量的固体物质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制得A溶液,现取A溶液M克,并将它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原固体物质A,达饱和时,所加A的质量恰好为此份溶液质量的1/8。另一份在t℃蒸发水份,达饱和时,溶液质量减少一半。试求:
  1. (1) 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2. (2) 原A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 (1) 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Ⅰ.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Ⅱ.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Ⅲ.KNO3中含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一般方法是

    Ⅳ.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2. (2) 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Ⅰ.蒸发前原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Ⅱ.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 . 夏天,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 . 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C . 打开“七喜”饮料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D .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小明将室温下的蔗糖水分一半给小红喝,则小明杯中蔗糖溶液发生变化的

是  (    )

A . 溶质质量分数 B . 溶液的质量 C . 溶液的密度 D . 蔗糖的溶解度
生活中的科学:

①用高压锅煮饭,可以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升高”或“降低”),饭菜熟得更快.

②切菜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切菜时,(“增大”、“减小”) 刀对菜的压强. 

③洗碗的时候我们发现:油很难在水中溶解,而易溶于洗洁精,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和有关.(“温度”、“气压”或“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④厨房里我们常用吸钩挂抹布,其实吸钩能够吸在墙上是因为的作用.

将少许食盐投入到一杯水中,食盐逐渐溶解,水变咸了.若将水温提高,再投入食盐, 食盐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率加快,通过上述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B . 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速度加快 C . 微观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D . 温度升高,食盐的溶解度增大
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室温时,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 B . 溶液A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质量分数 C . 蔗糖晶体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 . 室温下,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小 B . 将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汽油中震荡,可形成紫红色的溶液 C . 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D . 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结合甲、乙两图分析木块在从A至B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并说明原因

 

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 变大   不变 B . 变大   变小 C . 不变   变大 D . 不变   不变
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生活中的问题。
  1. (1) 衣服上的或手上的沾有的油污用水洗不容易洗去,而用汽油很容易去,其原因是
  2. (2) 烧开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沸腾前会出现气泡,想一想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是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相对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 乙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减少 B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 C .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 .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表中所示:

0℃

10℃

20℃

30℃

氯化钠

35.7g

35.8g

36.0g

36.3g

碳酸钠晶体

7.0g

12.5g

21.5g

38.8g

分析表中数据,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0℃~30℃之间,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B . 在0℃~30℃之间,同温度下,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都是不相等的 C . 将含水各100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D . 欲从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可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
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 (1) 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2. (2)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将一木块漂浮于 50 ℃时的硝酸钾(KNO3)的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随时间 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填“增多”或“减少”)。

20℃时,在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的A、B两种物质,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烧杯甲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 烧杯乙中溶液质量是130克 C . 烧杯甲中溶液降温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 . 任何情况下,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物质
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t1℃ 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 . P点表示:t2℃时,a、b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C . t2℃时,a、b、c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 D . 70g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15g
某炉渣中主要含FeO、Fe2O3 , 还有少量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酸反应的杂质。现按如图工艺流程,用炉渣制备绿矾(FeSO4•7H2O)。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氧化亚铁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铁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

  1. (1) 步骤一中的操作名称是
  2. (2) 步骤一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将滤液2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干燥后得到FeSO4·7H2O晶体,其中冰水洗涤的作用是
  4. (4) pH大小关系:滤液1<滤液2,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