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知识点题库

今年6月8日至14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根据如图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

错误的是(       )

A . ②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B . 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C . 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①过程的发生 D . 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③过程的进行
2015年5月11日,环境保护部向媒体公布的2015年“环境日”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B .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C . 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D . 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减少大气和水污染,保护我市“碧水蓝天”,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 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 . 少用或不用含磷洗涤剂 C . 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D . 推广使用清洁燃料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如图,“雪龙”号总长167.0米,自重15000吨,满载吃水9.0米,满载排水量21000吨.“雪龙”号上有一个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橘红色的机器人看上去就像一辆越野吉普车,4个车轮均换成三角履带(如图),以提高其在极地冰雪地面上的行走能力.

  1. (1) 雪龙号满载时船底受到水的压强是 Pa.(水的密度取1.0×103kg/m3

  2. (2) 极地漫游机器人的4个车轮均换成三角履带,是为了对冰面的压强.

  3. (3) 在北极,北极熊很活跃,冬季会冬眠.北极熊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①下列关于北极熊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北极熊每秒的奔跑距离可以达到16.7米  B.北极熊的嗅觉神经末梢极为发达

    C.北极熊以胎生哺乳的方式繁殖下一代     D.因为北极熊要冬眠,所以它不是恒温动物

    ②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科学家发现近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升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
A . 野生动物大量灭绝 B . 地震海啸频繁发生 C . 淡水资源严重污染 D .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大小、表面状况、距离太阳的远近等都不同。金星表面有较厚的大气层,平均温度高达464 ℃,其大气的主要组成如图所示。据此推测,金星表面温度高的原因之一是,从而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

与氧循环无关的是(   )
A . 生物呼吸 B . 物质燃烧 C . 光合作用 D .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产生氧气的有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3. (3) 在地壳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等,而在空气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至少写出2种)等。人体内存在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4.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 . 任何情况下呼吸纯氧均有益于人体健康 B . 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C .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均是氧化剂 D . 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下图所示是氧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所示的大气中产生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填编号),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填名称)。
  2. (2) 在图所示的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3. (3) 大气中的氧气除了供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而消耗。
  4. (4) 臭氧和氧气从物质组成上看,相同点是
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 ,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 . CO2是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 B .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 D . 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
“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 .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 .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 .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下图A~D是四个大小完全相同的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观察到A~D四瓶中b端液面升高最明显的是(   )
A . B . C . D .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 . 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 . 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 . 催化剂在这个转化中参与了化学反应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中国古代科技类百科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的许多科技发现与发明。
  1. (1) 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将磁石(磁体)磨成针悬挂或支撑起来,磁针就能指南。“磁针指南”是因为地球存在
  2. (2) 沈括考察太行山时,发现有些岩石中夹杂着螺蚌壳。他推测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现在太行山距离大海有近千里。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3. (3) 沈括大胆预测石油在未来社会中会得到广泛使用,现预测已被证实。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环境问题称为
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部分资料及图片。

•温室气体还有哪些?

•人类的哪些活动造成大气温室气体增多?

•怎样才能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从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

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

物质

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温室效应指数

水蒸气

1

0.1

二氧化碳

0.03

1

甲烷

2×10-4

30

⑴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图甲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⑵图乙装置,控制温度计初温度,得到现象,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⑶图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的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气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

⑷该小组用图丙装置来进行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右侧集气瓶中盛有空气,设计意图: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高度,以此证明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⑸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请针对“低碳”生活,提出你的建议:

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而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l),进而发生下列反应:。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5个臭氧分子。

  1. (1) 氯氟烃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应中起着作用。
  2. (2) 如果某区域上空的臭氧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内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则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 (3) 写出一条保护高空臭氧层的合理建议。
  4. (4) 材料二:近地面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还会刺激、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如果近地面处臭氧含量过高,将直接导致下列哪一类疾病增加?____。

    A . 呼吸道疾病 B . 血液传染病 C . 糖尿病
  5. (5) 如图是某地8月1日~5日的温度、相对湿度、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据图分析,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是否有关?并阐述理由。

  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届时该场馆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 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填“左”或“右”)移动。

舟山是个海洋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而近些年科学家研究发现:海洋却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下图甲是自然界中碳的循环过程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自然界中碳循环中的“碳”指的是
  2. (2) 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途径有(写出任意一点)
  3. (3) 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海洋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 (4) 以汽油为燃料的轿车正在快速进入舟山的大多数家庭。汽车燃料的使用会增加CO2的排放,如果私家车采用如图所示的负排放概念车-“叶子”,其车顶上的大“叶子”能模拟自然界中叶片的光合作用,最终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中的“负排放”是指该车不但不排放,反而能吸收大气中的CO2 , 从而减弱大气的
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 列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环境问题

防治措施

A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控制污染物排放

B

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酸雨

对燃煤预先进行脱硫处理

D

臭氧空洞

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洗洁剂等化学物质

A . A B . B C . C D . D